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十四五”国家电网发展成效㉘高效物资供应保障电网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5

江运、海运、铁路和公路运输联合,将重达340余吨的换流变压器运抵青藏高原,助力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电力物流服务平台(ELP)精准锁定可用物资与输运路线,高效组织应急物资调配,有力支撑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灾后抢险复电……物资供应是保障电网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电网重大工程建设、迎峰度冬电力保供、电力应急抢险等都离不开优质高效的物资供应链支撑。

“十四五”时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深化重大项目物资供应清单式管控,持续强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国网绿链”建设应用,全面提升全供应链效率、效益、效能,做好物资供应保障工作。

“粮草”先行,保障重点工程建设

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目光所及之处是无边无尽的沙漠戈壁。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从这里穿过,翻天山、越秦岭、跨黄河,将来自新疆的绿色电能送往2200多千米外的山城重庆。

在空旷无人的戈壁荒漠中修建特高压工程,挑战之一便是高效组织工程物资的供应工作。来自国网物资有限公司的20多名“80后”“90后”“00后”年轻人承担起工程物资保障重任。

特高压工程物资供应运输现场

“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沿线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期限短,物资保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顺利施工,我们在线路沿线设置了7个现场物资供应项目部,分区域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国网物资公司物资供应部直流履约处副处长李淑鑫介绍,这7个现场项目部犹如战场上的“军需处”,源源不断地向工程建设一线提供“粮草”。

沙尘暴在巴里坤县境内频发。在李淑鑫和同事们做的物资运输勘察报告里,写着应对各类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针对沿途运输困难制订保障措施,每日跟踪厂家生产进度,紧盯厂家发货顺序,提前报备物流车辆信息,实时监控车辆运输情况……正是有了这样完备的应急预案,工程所需的塔材、导线、金具等物资才能按时运抵施工现场。

工程的另一端重庆渝北,物资供应工作同样不易。2024年12月20日,重达272吨的低端换流器经历了2900千米长途跋涉,从山东济南运抵渝北换流站。“在重庆市内的60千米路程,换流器要经过21座桥梁、3处隧道以及6千米的山区路段。”李淑鑫说,针对山区路窄、弯多、坡陡的情况,项目部提前组织对33处弯道进行拓宽,开展进站道路实地踏勘,制订物资运输方案,建立车辆进站报备工作机制,确保运输车辆顺利通过。

建设哈密—重庆特高压这样的电网重大工程,物资保障必须先行、先备、先战。在国网物资部的指导下,国网物资公司坚持提前介入、协同作战,持续优化全网仓储资源,加强物资供应清单式管控、全网资源“一盘棋”统筹,充分发挥大型特种货物物流管理平台作用,确保特高压等电网重大工程物资安全精准可靠供应。

“今年以来,我们统筹抓好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等10余项特高压工程、8000余项常规基建工程的物资供应,提供大件设备等重点设备运输数字化监控服务超过1万批次、常规电网物资数字化物流服务约3.6万批次,全要素保障特高压工程和省级电网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国网物资公司物资供应部负责人于胜说。

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员工在1000千伏练塘变电站吊装新断路器。

“十四五”期间,公司电网物资供应及时高效。公司依托供应链平台,超前统筹物资需求,打通物资生产关键路径,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深化工程建设与物资保障一体化协同,应用合理工期与物资供应导期,产需两端双向发力、削峰填谷,有力有序保障特高压、沙戈荒新能源送出等重大项目建设及电力保供需求。

快速高效,支撑电力应急抢修

7月下旬,北京密云、河北承德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暴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部分供电设施受损。国网物资部主动对接设备、安监、调度等专业部门物资需求,国网物资调配中心密切跟踪汛情动态,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统筹保障应急物资供应,全力支撑受灾地区抢修复电。

“承德急需130台发电机!”7月29日,收到国网设备部提出的物资需求后,国网物资调配中心连夜协调,决定从国网湖北电力鄂州仓库实施跨省调拨,采用“双司机轮班、人停车不停”的运输方式,全程跨越1400千米,24小时内就将130台发电机送抵承德抢修现场。

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调配应急物资抢修不老屯镇受损电力设施。

“这得益于我们越来越健全的应急保障机制。”李志新说,高效协同的应急保障机制实现了应急物资小时级响应,为夏季暴雨、台风和冬季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过后的抢修复电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国网物资调配中心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4岁的年轻团队。正是这群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的年轻人,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承担了多轮强降雨和“丹娜丝”“竹节草”等台风灾后抢修复电的物资供应任务,助力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保电任务顺利完成,物资供应保障金额达1.49亿元。

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电力应急抢修效率,更好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近年来,国网物资公司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聚焦“资源保障、应急响应、专业协同、体系运转”四种能力,形成以“一体化组织保障、集约化物资资源、标准化应急响应、协同化应急机制、数智化应急手段、专业化应急队伍”为特征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动应急保障从“被动救援”向“主动防御”、从“单一作战”向“协同作战”的双重转变,全方位提升应急物资快速响应能力。

国网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使用重载无人机运输抢修物资。

2023年夏天,京津冀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后,首批跨省调配的电力抢修应急物资1小时出库、8小时送达;2024年初,湖南遭遇雨雪冰冻灾害,第一基紧急供应的500千伏铁塔从图纸确认到生产到货,仅用24小时;面对台风“摩羯”的“袭击”,及时支援南方电网83基抢修铁塔,首次实现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物资应急协作……在一次次应急保供的大战大考面前,国网物资调配中心的物资保障团队担当作为、冲锋在前,凭借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资源保障以及运转高效的供应链平台,全面统筹产能资源、运力资源,高质量完成应急物资保障任务,助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供电。

灾前科学“防”,建立健全标准化、模块化储备单元,应急物资就近预置;灾中高效“抢”,资源上“先实物、后产线”,距离上“先属地、后全网”,确保应急物资找得准、供得上、到得快;灾后及时“结”,协同专业强化闭环督导机制,应急项目及时立项、及时结算……“十四五”期间,公司持续健全应急物资体系建设,强化“早报、即报、周报”会商协调,总部、省公司两级应急物资指挥体系高效运作,系统应急保障物资随要随到,为电力保供、防灾救灾、应急抢修提供坚强保障。

数智赋能,打造绿色现代供应链

9月20日,国网物资调配中心一片忙碌,电力物流监控大屏上显示,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第5、6、7台换流变压器经过2514千米的长途运输后,已顺利运抵施工现场。

“我们利用ELP上的物流全要素电子地图,实现了整个运输过程的实时可视、可追溯,助力电力物资运输更智慧、更经济、更可靠。”李志新表示,近年来,该公司对ELP进行升级,持续优化电力物流模式,构建起涵盖长途运输监控、末端配送管控及运力快速匹配等应用场景的全链条物流网络。升级后的ELP将物资平均配送时长缩短约27%,物资调配准确率达100%。

国网物资调配中心员工开展物资调配工作。

目前,ELP已实现公司系统27家省级电力公司全覆盖,接入超1万家供应商、近7千家承运商和1800余个仓库。在服务电力物资运输的基础上,国网物资公司进一步延伸ELP应用范围,构建起全网“仓配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库存一键可查、运力智能匹配以及最优配载方案自动生成,显著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从物流全要素电子地图到“仓配一体化”管理体系,ELP的升级优化不仅提升了自身运行的效率,还重塑整个电力物流体系。“平台通过智能路线规划与运力共享机制,大幅提高了车辆装载率,有力推动了绿色电力物流体系建设。”李志新介绍,随着ELP功能的不断完善,电网企业、设备制造商、社会物流公司等多元主体将实现越来越紧密的连接,打通从发货、运输、配送、仓储到签收的全链条环节,推动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电力物流新生态。

国网青海电力员工在智能化仓库核查物资储备情况。

数智赋能,让电力物资供应更高效。近年来,公司全面推进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加快电力物资供应转型升级。国网物资公司持续深化供应链平台建设运营,支撑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ECP)2.0为主体,EC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EIP)、ELP、移动应用(e物资)、供应链运营中心“5E一中心”和电工交易平台(ETP)、再生资源交易平台(RTP)电网零星物资选购专区“两平台一专区”等多个系统组成的供应链业务平台集群,积极稳妥推进“人工智能+供应链”场景应用,持续提升平台运营能力。目前,公司供应链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64万,服务供应商59万家,平台交易额有望连续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全力保障重大工程物资供应、不断提升应急物资调控能力、持续加快供应链转型升级……当前,公司聚焦阳光、质优、保供、增效和创新、数智、绿色、合规,着力加强供应链建设,大力推动“国网绿链”创新发展,加快建成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物资保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千家万户美好生活。

上一篇:
政策东风遇上生态先行,中国平安“银发产业”拔头筹
下一篇:
再添荣誉 佳驰科技斩获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