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海安集团:负“重”驶向全球“巨型”市场
发布时间:2025-11-24

  一个巨型轮胎,悄然“驶进”A股——11月25日, 海安集团 登陆深交所主板。

  这一刻,距离 海安集团 董事长朱晖与轮胎打交道已经有整整40年,当时他还是广西百色水电站工地上的一名补胎工;这一刻,距离他创办 海安集团 、立志造中国人自己的全钢巨型轮胎,已经过去近20年。

    以匠心守初心,以品质铸品牌——这是 海安集团 数十载的矢志坚守。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 海安集团 ,了解这一“巨轮”的来时路及探寻它未来的前行路。“制造业需要久久为功,责任重、使命重,我们可谓负‘重’前行。”朱晖说。

    打破技术垄断  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经济开发区 海安集团 的厂房内,一条37.00R57的全钢巨型轮胎静静矗立其间。这条2008年6月30日成功下线的巨型轮胎,终结了中国不能自主生产全钢巨型轮胎的历史。

     海安集团 所生产的最大轮胎高达4米,重6吨,价值数十万元,制造全程就得耗时五六天。它可承载百吨级矿车在极寒环境中作业,应用于大型矿山和基建项目。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该项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

    时间回溯至2005年,朱晖创办 海安集团 之初,便致力于攻克全钢巨型轮胎的国产化难题。彼时,米其林等国际巨头牢牢把握着全钢巨型轮胎的配方、工艺、结构等核心技术,国内连一条制造全钢巨型轮胎的生产线都没有。基于此,朱晖联合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设备厂家等多方开展技术攻坚,历时一年多,设计出国内首条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生产线。

    定制化的生产能力是 海安集团 多年来“锤炼”出的看家本领。“我们根据不同矿山场景设计不同花纹,让每一条巨型轮胎都‘名花有主’。” 海安集团 总工程师黄振华说。

    如何攻克质量关?朱晖用了一句莆田“老话”作为应答——拿石头捶打自己的胸口。“意思是干事业要实打实、硬碰硬。做产品就是要认真、认真再认真。质量有问题,良心都过不去。”他说。

    对质量的执着,赢来了客户主动赠予的“荣誉”。今年6月, 海安集团 荣获 国家能源集团 颁发的荣誉证书,获奖产品是其生产的27.00R49HA-162轮胎。荣誉的背后,是这条轮胎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北电胜利煤矿持续运行超6年,累计安全使用26530小时,创下全球同类型号轮胎最高寿命纪录。

    驶向海外市场   海安集团 的成长之路,将迎来产业资本的进一步深度赋能。据悉,此次IPO, 海安集团 的战略配售投资者最终获配878.0207万股,约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8.88%。所有战略投资者均承诺12个月的限售期。

    其中, 紫金矿业 、 江西铜业 、 徐工机械 等不仅是战略投资者,也是 海安集团 产业链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上市前夕,这三家战略配售投资者分别与 海安集团 签署了具有约束力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了“资本+订单”的双重保障体系。其中, 紫金矿业 采用“3+3年”的长期合作机制, 江西铜业 确立“3年一周期”的定额承包模式并明确优先续约安排, 徐工机械 建立优先采购和价格调整机制。

    这种产业资本深度绑定的模式,不是短期套利,而是长期陪伴。一位分析人士称:“产业资本更看重供应链安全和技术协同,这种绑定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不仅如此,公司多年来的攻坚也换来了市场认可。

    “全钢巨型轮胎行业有非常高的市场壁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造价数千万元的矿用卡车和投资超百亿元的矿业项目而言,轮胎的稳定、可靠、安全可谓“压倒一切”的需求。

    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耐心打磨, 海安集团 不断开拓市场。2022年,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成功扩大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2023年起,除了增加在大洋洲、美洲等传统市场的订单, 海安集团 又开拓了独联体、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是 海安集团 开拓海外市场的心得。“为了精准服务矿山,我们派出工程师团队,先到国外矿山勘察海拔、纬度、路况等参数,然后根据参数量身定制轮胎。”黄振华说。

    目前, 海安集团 已实现10余个系列、35个规格全钢巨型轮胎产品的量产,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全系列规格全钢巨型轮胎产品量产能力的制造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2年 海安集团 以1.4万条全钢巨型轮胎的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 海安集团 营业收入由15.08亿元增至23亿元,净利润由3.54亿元升至6.79亿元。2024年,公司境外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70%,产品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负“重”向远前行  上市将为 海安集团 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约为25.9万条,至2027年将上升至35.8万条。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 海安集团 意在通过本次IPO实现产能提升。招股书显示, 海安集团 本次IPO募资将用于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扩产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募集资金的到位, 海安集团 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强研发,并与产业链伙伴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生态。“在产业资本的持续支持下, 海安集团 有望在全球全钢巨型轮胎市场进一步提升份额,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朱晖表示。

    “通过各项经营战略的实施,公司将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方面构建独特竞争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全钢巨型轮胎领军企业。” 海安集团 已将“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

    回顾 海安集团 的发展历程,从补胎起家到打破国际垄断,从国内领先到全球布局,朱晖的“重”字哲学始终如一。这一哲学不仅体现在产品上,也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长期交往需要信赖和友谊,绝不能随意提价、趁火打劫。”朱晖表示。

    在朱晖看来,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对于 海安集团 而言,扛着造中国人自己的全钢巨型轮胎的重任驶向资本市场,这场负‘重’前行才刚刚开始,但必将驶向更远的将来。”他说。

  

上一篇:
“春躁”行情有望提前演绎 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伺机而动”
下一篇:
疫苗跌破奶茶价 行业协会火速发出“禁降倡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