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答记者问|最大限度减少扰企!山东实施“红黄绿”分级分类监管
发布时间:2025-11-24

  今天下午,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交通“高效办成一件事”,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宏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山东开展了整治突出问题规范执法专项行动,请问,此次专项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利民利企方面有什么硬实举措?

  陆家鹏: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为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企业及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省交通运输厅自今年4月启动整治突出问题规范执法专项行动,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完善规范执法制度体系。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全面考量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当事人改正情况及主观过错程度等要素,细化量化裁量580项,统一执法尺度,促进类案同罚。明确不予处罚、免予处罚事项77项、减轻处罚事项40项。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减轻处罚案件2.1万余起,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二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出台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标准,创新开展“红黄绿”分级分类监管,切实减少重复检查,提高检查精准化水平。依托“鲁执法”平台,优化“综合查一次”,建立健全“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记录、事后评价”管理闭环。截至目前完成涉企行政检查1.5万余次,联合检查率达35.01%,最大限度减少扰企。

  三是持续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建立执法数据统计分析研判制度,升级全省交通运输执法系统,开发罚款异常增长和大额罚款监测预警程序,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约谈,批量预防高风险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组织开展20余次直插一线的穿透式检查,实现16市暗访督导全覆盖,持续传导执法监督压力。

  四是优化提升执法便民利企举措。推行说理式执法,将普法、说理、服务贯穿执法全过程。创新“未诉先办”调处机制,试点组建“枫桥式”行业矛调工作站,推动治理重心前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梳理12345、12328行业热线高频事项,挂钩“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机制,推动办结“一件工单”,化解“一类矛盾”。

  五是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统一发布新版执法文书,编制指导案例,规范完善执法工作程序。针对工程质量监管力量分散和多头入企检查频率高、易扰企等问题,创新执法监管“五位一体”新机制,整合主管部门业务处室、重点工程推进机构、省市两级质监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等五方力量,统筹制定检查计划、统一扫码入企、统一反馈闭环,实施以来检查次数压缩50%以上。推广非现场“无感执法”新模式,全省建成617处远程监控设施和智能分析平台,超限违法案件无感执法率达85%以上,大幅减少对企业运输的不必要干扰,实现对违法行为的精准治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山东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我想请 山东港口集团 介绍一下,在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德亮:政策引导和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开辟国际海运航线、开展海铁联运业务等支持政策,精准指导和支持山东港口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极大提升山东口岸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力支撑了全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畅通了海陆双向物流通道。海向,依托国际海运航线支持政策,持续加密欧美远洋直达航线以及“一带一路”和RCEP优势航线组群,积极吸引 中远海运 、马士基等全球知名船公司加大在山东口岸航线布局,2020年以来累计新增外贸航线超150条,其中今年新增外贸航线17条,截至目前,外贸航线总数达260余条,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高效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陆向,利用集装箱海铁联运支持政策,充分发挥面向沿黄流域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内陆港和海铁联运班列布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54个内陆港、开通106条班列,全面构建了“内陆港+班列+航线”的“端到端”服务网络,畅通了沿黄地区企业进出口物流通道。

  二是构建了全球领先的港口集群。按照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部署,不断优化港区分工协作和资源配置,彻底解决过度竞争、无序建设的问题。2024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1亿吨、集装箱量4477万标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均跻身全球沿海港口前十。2025年,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9亿吨,集装箱量有望突破4700万标箱,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青岛由2024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全球影响力和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托交通强国智慧港口试点,山东港口自主研发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投产运营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打造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和智慧化水平世界领先。

  三是打造了集约高效的服务模式。聚焦服务全省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在海关、交通等部门创新政策支持下,全力做好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创新推出“山港通”物流新模式,打破了跨港区货物转运重复申报、手续繁琐等瓶颈,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满足物流企业在属地港口“一站式”通关需求,单票货物申报成本降低200元,操作时间节省50%,码头堆存期平均缩短2天,支线船舶周转效率提升25%。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货物到港后1—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拆箱入库并安排后程出运,大大节省单件货物的物流费用,提高集装箱利用率。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将集装箱堆场、海运订舱、跨关区通关等口岸功能前置,实现内陆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更高效、更便利的一次委托“保姆式”服务,企业全程物流效率提升2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

  总的来说,政策的精准滴灌、靶向发力,让山东港口跑出了改革发展“加速度”。未来,山东港口将充分利用这些支持政策,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做出山东港口更大贡献!

  山东广播电视台 综合广播记者:

  作为济南市民,我们感觉到这些年公共交通给了很多优惠,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目前都有哪些优惠措施?另外,我们都比较关心四号线今年的贯通情况,请问现在进展如何?

  周建国:目前,乘坐济南公交主要有以下三类优惠政策:一是常规优惠政策。持济南公交集团发行的普通卡、泉城通卡、省会经济圈交通互联卡,乘坐济南常规公交线路,2小时内换乘多条线路,仅以所换乘公交车中最高票价的8折优惠计费。二是优惠乘车政策。中小学生持“学生卡”享受4折优惠。三是免费乘车政策。60周岁以上老年人、军人、1.3米以下儿童、人才卡持有者等13类群体免费;全国在校大学生来济乘坐公交,办理畅游卡的,30天内免费乘车。

  今年年底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东段、8号线、高新云巴等线路开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48公里。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以“小切口”为着力点,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效能与出行服务品质。

  一是加快推进多网融合。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的接驳换乘,今年新开优化公交线路56条,伴随年底多条轨道线网开通,与轨道接驳的公交线路将达到240条。调整公交站点设置105处,地铁出入口50米半径内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83%,大幅缩短换乘距离。完善导引标识,精准对接地铁首末班运营时间,试运行了响应式“地铁接驳夜巴”,实现轨道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加快轨道站点综合治理,95座站点计划配套建设非机动车停车位4.5万个,开通轨道交通站点24小时同站过街6处,为“公交+骑行+步行”出行人群提供便利。

  二是加快优化场站枢纽融合功能。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和北站房建成启用,实现地铁2号线与济南火车站的衔接换乘。加快济南西站交通组织优化,完善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立体空间布局,缩短换乘距离和时间。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出行。在公交“369出行”APP基础上打造Maas出行服务平台,开展系统性功能升级,公交、地铁票务联动上线运行。组建了城市交通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公交与地铁数据,创新场景应用。

  四是推动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服务半径,加快构建“公交+文旅”“公交+能源”“公交+商业”“公交+生活”以及轨道交通“车站商业+”等融合发展生态圈,全力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多元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上一篇:
雷军个人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股票,小米集团2025年累计回购已超23亿港元
下一篇:
中国地质学会境外资源经济地质专委会换届大会召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