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发布仪式在广州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1

  11月12日,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发布仪式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举行。活动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工作负责人出席发布仪式,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首批青年技师工作站培育单位、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代表、专家等共计100余人参加。

  建设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2025年7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培育申报工作。经单位申报、地市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11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2025年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培育单位名单,确定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等10所技师学院和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合作单位为首批培育建设单位。

  此次活动发布了首批青年技师工作站培育单位,领办人分别介绍了相关青年技师工作站建设情况,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与有关单位进行签约。专家、与会代表围绕“青年技师工作站未来发展及技师培养工作”开展主题研讨,进行深入交流。

  锚定新质生产力·破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

  技能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积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深度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和国际性技能交流,培育了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将竞赛“夺金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让优秀青年技能人才服务企业创新、助力产业升级、反哺人才培养,是广东开展青年技师工作站建设的初心。青年技师工作站以技术攻关、人才培养、资源开发、技能服务为核心功能,搭建起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激发青年技师团队创新活力,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广东省技师学院青年技师工作站,以世赛金牌教练为领办人,汇聚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选手、教练,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以及TCL科技集团、明阳智能等重点企业技术人员构建技术研发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人才与技术双向赋能·激活校企协同创新动能

  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建设通过深化校企协同、推进世赛成果转化、汇聚校行企研多方资源等途径,旨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首批青年技师工作站实施39个综合性项目,涉及35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计划投入资金超1800万元。各培育单位以“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解题”闭环推进。东莞技师学院青年技师工作站以“一个平台、两牵引、三闭环、四协同”为总体框架,开展基于大相对孔径多焦点全光谱成像光学原理镜头关键技术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制造、应用。佛山技师学院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中海万泰开展学徒制培养,实施“岗位+培养”双轨模式,通过将竞赛标准融入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青年技师工作站合作培育单位佳帆计算机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智造数字化牵引单位、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佳帆科技将依托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积累与真实项目场景,开放“聚创云”技术平台底层算法,派驻企业导师,共建课程体系,打造“毕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的人才输送通道。参会科研机构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青年技师工作站搭建了技师学院、企业、院校三方合作的平台,将打破传统人才培养壁垒,构建“技师+现场工程师”双轨培养模式。该院将充分发挥在信息与电子类前沿科技的创新优势,依托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科研资源与导师力量,与佳帆科技的真实项目平台、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实训体系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多阶段、项目化、导师联合指导的人才培养。

  政策加持赋能·打造技能生态发展新格局

  活动中,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工作负责人对全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了宣介。

  参会代表表示,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将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推进更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行“导师带徒+项目研修”培养模式,加强青年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构建“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反哺”的技能生态,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校行企研协同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赋能价值链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和创新驱动力量。

  接下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加强对广东省青年技师工作站的政策扶持、人才项目激励,统筹技能强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等项目政策,引入生态链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推动形成政校行企研协同创新体系。

上一篇:
第五届汽车消费文化嘉年华收官,2.9 亿消费拉动激活市场新动能
下一篇:
义乌一光伏大厂突发火灾!疑与600亿光伏大厂有关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