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成都银行的喜与忧
发布时间:2025-11-24

  2025年三季度, 成都银行 交出了一份看似稳健的成绩单。

  前三季度, 成都银行 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94.93亿元,增幅达5.03%;总资产规模突破1.38万亿元,继续保持13.39%的双位数增长;不良贷款率0.68%,拨备覆盖率433.08%,不良贷款率(从低到高排列)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在上市城商行中分别排在了第1位和第3位。(具体排名情况见《4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关键指标排名》)

  图: 成都银行 2025年三季报

  从表面来看,这家西南地区城商行龙头维持着“稳健优”的市场形象。

  但若细品财报,不难发现 成都银行 的隐忧。

  成都银行 营收增速已连续四年步入下行通道,从2021年的双位数增长逐步回落至当前的3.01%。

  在这背后,是净息差持续承压、中收大幅波动、以及信贷结构高度依赖政信业务所共同制约的增长瓶颈。昔日以“政府的银行”模式快速崛起的路径,正面临宏观环境转变与资本内生能力不足的双重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 成都银行 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城商行群体"成也城投,忧也城投"的缩影。 中国银行业协会 《城市商业银行30年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城商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13.53%,30年间市场份额提升8.24个百分点。

  在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信贷需求不足,但部分城商行为何仍能实现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根据界面新闻的分析报道,其背后主要得益于区域经济活力政府项目增长。

  换言之,城投类贷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增长失速:营收首现负增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成都银行 的营收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从2021年的22.54%,到2024年的5.89%,一路下滑,至今年前三季度已经降到了3.01%。

  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出现2.92%的负增长,这是其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负增长。

  与同期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城商行相比, 成都银行 的营收增速已经滑落至中下游水平。

  图:企业 预警通 , 成都银行 历年Q3营收增长

  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净息差呈下滑态势,当然这也是行业整体的趋势。从2022年的2.04%到2025年前三季度的1.58%(企业 预警通 计算值), 成都银行 的净息差在三年间累计下降46个基点。其中,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7个基点至3.5%,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上升3个基点至2.01%。这背后是存款结构问题——该行定期存款占比约70%,其中定期个人存款更同比激增24%,进一步推高了整体负债成本。

  其次,非息收入的大幅波动。据企业 预警通 数据, 成都银行 前三季度的非利息净收入为30.36亿元,同比下降16.53%。其中,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2.73%,原因是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

  图: 成都银行 2025年半年报

  从半年报信息看, 成都银行 的手续费收入高度依赖“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与“担保及承诺业务”,分别占到了当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37.9%和21%,且未设立独立理财子公司。 成都银行 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靠理财业务驱动,其主打产品“芙蓉锦程”系列以低风险、稳健收益为特点,这也就意味着 成都银行 的客群结构仍偏保守,以固收类理财为主。随着存量理财陆续到期清算,业务规模持续收缩,手续费收入也因此承压。

  此外,投资端也出现较大亏损。前三季度 成都银行 公允价值损益为1.84亿元,同比下降149.83%,该行给出的原因是基金估值变动。债券市场走弱不仅造成当期损益受损,还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侵蚀了股东权益——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为-15.98亿元,同比暴跌1375%,仅“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一项就贡献了16.75亿元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债券估值大幅回调的背景下, 成都银行 并未收缩投资规模,反而将其他债权投资较年初增持49.63%至1057亿元。

  图: 成都银行 2025年三季报

结构之困:政信业务成依赖

  成都银行 的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也面临着关键的转型抉择。

  在上市城商行中,它是与地方政府绑定最深的一家。

  从《看懂经济》之前统计的二季度数据来看, 成都银行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占比39.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占比11.61%,再加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31%,三者合计占总贷款比例已经过半。

  图:企业 预警通 ,上市城商行二季度政信类贷款占比前十情况

  横向对比可见 成都银行 的"压注"程度之深。上述三项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中, 西安银行 为35.96%, 南京银行 为39.27%,而 成都银行 超50%的权重,在上市城商行中无出其右。

  这样的业务结构带来了一种矛盾的局面:

  一方面,政信类业务带来了极低的不良率,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一项,不良率仅0.1%,"稀释"了全行不良率, 成都银行 的不良贷款率在上市银行中排在第1位(按照由低到高排列);另一方面,信贷资源高度集中于政府相关领域,也意味着风险结构较为单一。

  图: 成都银行 2025年半年报

  随着10万亿化债政策推进,城投信仰虽然短期缓释,但长期来看,地方政府项目从"大干快上"转向"提质增效",过度依赖政务类贷款的城商行集体面临资产重构压力。

  成都银行 能否找到替代性的增长引擎,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资本补充:外源“输血”与内生“贫血”

  进一步看,政信类贷款通常“增长快、不良低”的背后,是“周期长、利率低”所带来的资本消耗压力。

  截至9月底, 成都银行 的核 心一 级资本充足率为8.77%,较2024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已接近监管底线,该行解释其下降主因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形成的资本耗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这一资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源性资本的注入。

  2022年, 成都银行 发行了80亿元可转债,根据 成都银行 关于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截至2024年末已有71.57亿元完成转股,剩余部分也于2025年2月提前完成。这意味着,原计划六年完成的转股进程,提前三年基本落地。虽在短期内有效支撑了资本充足水平,却也折射出该行在内生性资本积累能力上的不足。

  图: 成都银行 关于发行2026年资本工具的议案

  面对持续加大的资本消耗压力, 成都银行 近期披露了规模更大的“补血”计划。2025年11月,该行公告拟发行不超过170亿元债券,具体包括70亿元二级资本债,用于补充二级资本;以及100亿元专项金融债,涵盖30亿元绿色金融债、30亿元科技创新债和40亿元普通金融债。

  另外,大股东真金白银增持提供支撑——2025年8月至11月,该行股东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已合计增持3424.7万股、耗资6.11亿元,既传递信心,也为外源资本补充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 成都银行 在规模增长、资产质量等指标亮眼的同时,增长动能减弱、息差持续收窄、业务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也在积累。

  短期来看,凭借433.08%的拨备覆盖率、深厚的区域根基以及永续债的发行, 成都银行 仍有能力维持稳健。但长期而言,如何摆脱对"政信业务"的过度依赖,如何优化负债结构以降低资金成本,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将是其必须面对的根本性课题。

  中国银行业协会 报告也指出,城商行正面临利率市场化深化、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成都银行 的转型困境,是整个城商行群体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成长"必须翻越的山丘。

  未来,能否在“五篇大文章”中把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结构性机遇,是这一群体实现稳健、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上一篇:
广东1.11GW风电项目核准前公示:涉及中广核、韶关产投集团等!
下一篇:
镇广高速通广段隧道全通 年底100公里通车在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