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推动在线经济有序发展,上海司法有这些“法治锦囊”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发布时间:2025-11-24

初冬的上海杨浦,“V聚场”内暖意融融。这里不仅是B站UP主、小红书博主等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灵感“孵化器”,更是一处法治护航新经济的“试验田”。

面对在线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兴起,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法律服务如何“破圈”与之相适应?近日,记者跟随上海市司法局组织的“2025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调研”采访活动,深入杨浦区、青浦区等,探寻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如何以法治之手,为新质生产力系好“安全带”。

“V聚场”里的“法治锦囊”

走进杨浦区“V聚场”,直播间、共享办公空间、微型会议室一应俱全……自从今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这里正成为上海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新地标。在网络大“流量”背后,独具特色“法治锦囊”转化为新业态的“留量”密码。

记者看到,在一张排得密密麻麻的排片表上,显示着杨浦区相关部门专人驻点的时间安排。其中区司法局每月3天,分别有调解员、律师、公证员“坐堂”,还专门开设了一条热线,“坐堂”时间外也可以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

“我刚写完的剧本被抄袭了,对方咬定是原创怎么办?”“品牌方想买断我的视频版权,合同条款看不懂怎么办”……这些让年轻互联网创作者头疼的问题,在这里有了“一站式”解法。杨浦区司法局副局长陈荣宽介绍,针对区域内聚集的数百家MCN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司法局创新打造了“法治锦囊”,涵盖了原创保护、商业合作、舆情澄清等8大高频场景。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直到这本‘锦囊’发到手里。”一位入驻的博主感慨。就在不久前,一家媒体想对电视剧《繁花》开展二次创作,又担心剪辑视频构成侵权。收到咨询后,驻场的法律服务团队迅速介入,从引用比例、创作目的等角度为创作者划定“红线”与“安全区”。

不仅是咨询,公证服务也嵌入了互联网创作全流程。如果担心直播粉丝抽奖被质疑“暗箱操作”,现场监督公证会全程记录抽奖算法运行和数据生成过程,公证书可公示以消除参与者疑虑;如果遭遇网络抄袭,公证员通过“时间戳”和内容存证固定原创权……“全生命周期”的陪伴,让创作者敢于创新,让“流量”真正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留量”。

消费者权益与平台发展的“平衡木”

新经济的快速迭代,给市场监管和行政复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平衡消费者权益与平台商家发展空间?杨浦区相关部门在实务中给出了精彩的“判例”。

“对于服装等商品的七天无理由退换条款比较明确,电脑、手机一般以激活为标准,但蓝牙耳机连接后是否能适用7天无理由退换,界定标准比较模糊,容易引发争议。”杨浦区司法局受理调解科科长曹翰表示,对于这样的新型投诉案件,司法机关没有简单地“一刀切”,在化解矛盾的同时,还积极推动规则完善,约请数码专家、行业协会深入调查,对数码产品类7天无理由退换货标准做更详细的提示,推动平台改进监管和公示义务。

美团(大众点评)东区公共事务总监林纯哲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有阵子平台面临职业索赔人的恶意投诉,举报内容是医美商家发布团单信息与医美广告审查不一致。“杨浦司法局在处理此类复议案件时调查后发现,现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于2007年生效,由于该办法制定的背景年代,主要广告发布形态还是电视、纸媒等,因此对医疗广告的认定标准,高于现行《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为此,在处理职业举报后提起的行政复议,区司法局积极作为,支持区市监局不以‘一刀切’认定团单,既打击了虚假宣传,也遏制了恶意索赔风气,保护了企业合法经营、维护了市场公平透明。”

这种“包容审慎”的监管智慧,通过“三书同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法治体检申请告知书》机制),正成为杨浦法治政府建设的常态。

“法治护航+生态赋能”双轮驱动

在青浦区,法治护航的触角正延伸至企业的“大门”与“国门”。

“以前我们最怕多头检查,希望政府部门能明确入企行为性质,事前指导、防患于未然。”有企业反映。为此,青浦区创新搭建了全市首个入企合规服务平台——“入企通”。它与市级“检查码”系统实现功能错位、互为补充——即“检查码”负责涉企执法事项,“入企通”则聚焦涉企服务类事项。通过数字化手段清晰界定行政检查与服务指导的界限,实现入企检查与服务的全量纳管、全程留痕和全周期监管,精准回应企业在入企行为识别与频次管控方面的核心关切。

目前,该平台已在青浦区9家重点执法单位和50家“服务包”企业中成功应用,并计划于年底前推广至全区执法部门及351家“服务包”企业。

数字化手段厘清了政府“入企”的边界,而专业的法律服务则拓宽了企业“出海”的航道。在位于青浦新虹桥中心的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正以“法治护航+生态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成为长三角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安全港”与“加速器”。

“一款新品从设计到上架仅30天,如果因知识产权问题被下架,损失远超律师费,但临时找懂涉外法律的律师又来不及。”一位跨境电商负责人坦言。

痛点就是发力点。青浦区与市司法局人才办合作,统筹“鼎新法治人才库”“涉外律师千人计划”等高端资源,在白鹤镇设立跨境电商法律服务联络点,下沉到企业需要的“第一线”。杨浦区则推动成立“现代物流律企协同体”,今年11月,杨浦区发布了《涉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若干措施》,为企业提供从跨境数据流动到海外架构搭建的全链条支持。

上海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法治锦囊”等一系列举措,司法行政系统将法治的“软联结”化作支撑新经济发展的“硬脊梁”。在这里,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护航创新、激发活力的温暖力量。

上一篇:
LG电子向诺基亚转让298项美国专利 小米等也是老买家
下一篇:
手机厂商不拼性能卷生态:参数已死,体验当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