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金融科技第 一股”的退与进
发布时间:2025-11-24

  11月21日,“金融科技第 一股”金融壹账通正式挥别港交所和纽交所,成为2025年又一家从海外资本市场“转身”的中概股企业。

  在美股上市的第六年、港股上市的第三年,金融壹账通选择了私有化退市。

  但此举并不令投资者感到意外,因为此前已经有一大批中资公司主动选择摘牌美股市场,包括诸多巨无霸央企。

  今年以来,又先后有达达、极氪等知名公司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美股退市。

  多家美股退市公司以实际案例表明,退市实际是为了更好前进。

  轻装前行的金融壹账通,已在业务层面也紧锣密鼓进行整合,全面融入平安集团的生态体系,继续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服务。

  挥别资本市场 2019年12月,金融壹账通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金融科技第 一股”,上市首日市值一度超过20亿美元。

  2022年12月,金融壹账通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实现了美股、港股两地上市,成为首家实现“双重主要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

  但上市后的金融壹账通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2025年3月2日私有化要约公告发布前,其美股股价较上市首日已跌超90%,市值缩水至不足3亿美元;港股股价跌幅也超过60%,市值仅剩下20多亿港元。

  2025年3月,金融壹账通发布公告,收到控股股东铂煜有限公司(简称“铂煜”)私有化要约,拟以每股2.068港元(约合7.976美元/ADS)的价格收购公司尚未持有的全部股份。

  收购完成后,金融壹账通将从港交所、纽交所退市。

  市场普遍认为,股价长期低迷、流动性低以及市场兴趣有限,成为推动其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

  除了股价低迷外,金融壹账通由于所服务的金融行业周期性原因,导致其自身业绩也出现波动。

  近年来,金融壹账通部分大客户及第三方银行的盈利能力面临下行压力,导致IT预算减少,再加上来自国内传统IT厂商及互联网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金融壹账通第三方业务的增长。

  自2021年起,来自第三方的收入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大部分收入贡献仍来自平安集团及其联属公司。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金融壹账通选择退市,融入平安集团的生态体系,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其实,今年以来,除了金融壹账通,还有不少中概股公司选择从美股退市,并且都是遵循着相似的逻辑。

  例如,极氪汽车在2025年5月宣布,吉利汽车初步表明有意对旗下的极氪进行私有化,并计划从美股退市。

  极氪从美国退市,一方面是由于美股市场环境因素,监管与合规成本较高,估值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战略调整的需要,回归能更好贴近本土投资者与消费者,吉利汽车也希望通过私有化进一步整合公司业务和资源 ,加速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布局。

  京东旗下的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也在今年6月完成了从美股市场的私有化退市。

  达达选择私有化退市,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美股市场的估值未能充分体现公司价值,且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中概股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融资难度加大。

  有市场分析认为,达达从美股退市,标志着达达彻底融入京东集团生态,进入发展新阶段,京东即时零售战略的也进一步升级,形成了“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的闭环生态。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中概股公司选择从美股退市,大多是出于公司战略调整、业务整合以及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的考虑,通过私有化回归,更好地融入母公司的生态体系,实现与母公司的协同发展。

  深度融入平安生态圈 金融壹账通的控股股东铂煜公司是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平安集团通过其附属公司,持有金融壹账通约32.12%股份。

  私有化完成后,铂煜将直接持有金融壹账通100%已发行股本,金融壹账通将彻底回归“平安系”,深度融入平安生态圈。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自成立以来,就与平安集团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

  平安集团在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客户资源,金融壹账通则依托平安集团的科技实力和业务场景,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在数字化银行领域,金融壹账通为平安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零售、数字化信贷、数字化经营等整体解决方案。

  以一家万亿规模城商行为例,通过引入金融壹账通的零售业务数字化方案,手机端APP“月活量”上升约50%,驱动代销理财产品销售额增长约100%。

  在用户体验方面,平台通过数字化流程再造,使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缩短了50%以上。

  在数字化保险方面,金融壹账通为保险公司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整个保险流程数字化,处理营销、客户管理及理赔流程。

  在助力产险数字化全面升级方面,金融壹账通为客户推出覆盖“理赔+承保+服务”的车险端到端解决方案,助力财险公司车险业务降本提质;在实现寿险全渠道数智化运营方面,金融壹账通打造数字化渠道一体化平台,助力寿险公司运营降本增效、赋能绩效管理。

  在AI数智平台方面,金融壹账通进一步为金融机构降本增效,大幅度提升服务效率。

  以某城商行为例,通过金融壹账通的“营销知识百宝箱”标准化话术与案例库,话术策略设计周期由1周以上缩至2天,内容响应率提升20%。

  而在催收业务中,智能体可自动生成个性化还款方案,串联从初始提醒到逾期催收的全过程,实现动态策略调整,催收效率提升近四倍,逾期30天内还款率从40%提高至70%。

  平安集团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包括2.42亿个人客户以及千万级别的机构客户。

  金融壹账通可以借助平安集团的客户资源,进一步拓展业务,提升市场份额。

  同时,平安集团在风险管理、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也能够为金融壹账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

  “退”“进”之道 在退市的同时加快业务推进,金融壹账通最近做出了一系列改变,在“退”的同时,更体现了“进”。

  卖掉虚拟银行牌照,是金融壹账通“轻装上阵”的重要举措。

  2024年,金融壹账通出售了在香港的平安壹账通银行,转手重资本的银行牌照,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焦于金融科技核心业务。

  这一决策有助于金融壹账通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

  依托平安逾30年的金融科技研发能力及成果,金融壹账通基于AI、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持续构建和强化数字化银行、数字化保险、AI数智平台等三大业务板块。

  针对金融机构日益多元化的业务场景需求,金融壹账通现如今已经搭建起包含智能营销、智能信贷、智能理赔、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催收、智能面审等在内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站在生成式AI爆发式发展的新时期,2025年,金融壹账通先后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平台及支持开箱即用的“大模型一体机”解决方案。

  前者接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采用“开源大模型+智能体平台”双引擎驱动模式,为银行业提供全场景AI解决方案;后者集成了算力、模型、工具链和应用场景,具备低投入、低门槛和私有化部署的优势,帮助金融机构快速实现大模型应用的落地。

  当前,金融壹账通自主研发的AI产品或解决方案,已覆盖国内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99%的城商行、65%的财产险公司、48%的人身险公司。

  在境外业务拓展方面,金融壹账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壹账通已将境外业务扩大到20个国家及地区,覆盖最多214名客户。

  业内分析认为,金融壹账通的退与进可以看出,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自身发展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战略。

  金融壹账通退市之后,深度融入平安生态圈,可以与平安集团旗下的其他子公司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整合内部资源,金融壹账通能够更加聚焦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上一篇:
华为AI容器,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下一篇:
退市就能拯救大悦城地产于水火?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