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金融价值观|上市银行经营韧性不断凸显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2025-09-29

  10月,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将陆续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但在低利率环境下,大多数银行仍交出了总资产平稳增长、信贷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的答卷。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银行业2025年上半年依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在金融体系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

  业绩稳健保持韧性

  从资产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资产规模均实现稳步增长。工商银行资产规模站上52万亿元台阶,稳坐头把交椅,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资产规模均超40万亿元,分别为46.86万亿元、44.43万亿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资产规模均较2024年末有所增长。

  

  从盈利能力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收超2.9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实现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营收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合计实现营收约1.83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825亿元。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实现营收4270.92亿元,同比增长1.6%,营收规模稳居第一。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290.03亿元,以3.76%的增速成为六大行中营收增长最快的机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营收依次为3942.73亿元、3699.37亿元、1794.46亿元、1333.68亿元,同比增幅2.15%、0.85%、1.5%、0.77%。

  

  归母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以1681.03亿元位居第一,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实现归母净利润1620.76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均超千亿元,从增速情况来看,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位居六大行首位。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凭借1699.69亿元的营收成绩,成为唯一一家营收进入第一梯队的股份制银行,其归母净利润方以749.30亿元排在第五,显示出其较强的盈利能力。此外,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分别为1104.58亿元、1057.62亿元,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二位、第三位。

  

  尽管营收端压力依然存在,但部分股份制银行通过优化结构、控制成本等方式,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例如,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0.19%,中信银行增长2.78%,而浦发银行是唯一一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该行以905.59亿元的营收表现位列股份制银行第四,表现亮眼。

  城(农)商行方面,资产规模实现稳步扩张,表现良好。其中,江苏银行总资产为4.79万亿元,增速达26.99%,两项经营指标均位列城商行首位;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以4.75万亿元、3.47万亿元规模位列其后,资产增速分别达20.33%、14.39%。

  

  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来看,西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70%,位列城(农)商行首位,但净利润增速相对较低,为8.41%;杭州银行营收增速虽仅有3.90%,但凭借其16.66%的净利润增速,位列城(农)商行首位。

  中信建投证券金融研究组组长兼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团队分析指出,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正增长主要缘于二季度债市回暖、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大幅增长。以量补价是业绩主要驱动力,从盈利驱动拆分来看,规模增长是最主要的正向贡献因子;负向贡献因子方面,息差缩窄仍是主要拖累项。“今年以来,央行呵护银行业息差意图明确。未来资产端跟随LPR变动,而成本端持续优化,息差降幅有望逐季收窄。”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5年第4季度)》中指出,全年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适度增长,将更加重视结构优化,在支持居民消费、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有望实现较高增速,成为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的新动能。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8.5%左右的较高水平。

  该报告指出,银行在非息收入方面面临结构性机遇。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25.75%,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金融投资带动相关非息收入保持较快增速。全年来看,资本市场回暖将进一步带动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基金代销等收入增长,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业务也存在结构性机会。同时,商业银行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加速落地,加大对运营费压降力度。展望全年,商业银行将稳妥压降获客成本、营销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维持在35%左右的合理水平。综上所述,在利息和非息收入增长承压的前提下,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和营收较2024年基本持平。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整体来看,上半年,各家银行大多展现出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良好态势,反映出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风险管控上的持续努力。

  

  国有大行方面,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不良率有所下降。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33%,较上年末均下降0.0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同样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28%,其中交通银行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下降0.02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虽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但其0.92%的不良率仍处于六大行中的最低水平。

  

  股份制银行则呈现“整体可控、分化明显”的态势。招商银行以0.93%的不良率、410.93%的拨备覆盖率在股份行中保持领先,资产质量保持较优水平。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6%、1.25%,均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均维持在合理水平。浦发银行不良率降至1.31%,较上年下降了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有所提升,显示出其资产质量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增强。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1.60%、1.48%,面临一定压力。

  

  城(农)商行方面,资产质量整体表现较好,不良率大部分维持低位。其中,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66%,是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率最低的银行,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达452.65%,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劲。

  此外,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等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保持低位,均为0.76%,远低于上市银行不良率平均值,拨备覆盖率分别为520.89%、374.16%、489.53%,处于同业较高水平,风险可控,经营稳健。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至0.84%,重庆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西安银行等银行不良率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主管合伙人沈小红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回升向好、银行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隐患。

  马鲲鹏团队分析称,银行业资产质量上半年表现数据保持稳定,不良生成率小幅下降,国有大行资产质量仍相对平稳,中行、交行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展望下半年,预计不良率、拨备覆盖率能够保持稳定合理区间。

上一篇:
比亚迪,要干票大的
下一篇:
千亿富翁硬“哭穷”,小米口碑逆转的“诱因”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