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成都青城大桥正式通车,区域发展再添动力
发布时间:2025-09-30

一江碧水映蓝天,一座新桥连两岸。

9月30日,横跨岷江的青城大桥正式通车。

作为连接成都都江堰中心城区与青城山片区的重要跨江通道,大桥的通车标志着都江堰市交通格局实现重要突破,将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仪式上,都江堰市师生代表献上原创歌曲《心桥》,并向建设者代表赠送精心绘制的画作。

歌声与画作传递着全市人民对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和真挚感谢,现场掌声雷动。

在全场齐声倒数中,青城大桥正式通车。

乘坐“幸福主题大巴车”,与会领导、嘉宾与各界代表作为首批乘客驶上大桥。

“今天有幸在现场亲眼见证青城大桥通车,我非常激动。

老百姓们都期待青城大桥通车,两岸交通会更加便利,这是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回应民生诉求而建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站在崭新的大桥中央,都江堰市人大代表唐波说道。

作为连接都江堰中心城区与青城山片区的重要跨江通道,大桥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路网、缓解交通压力意义重大。

都江堰市公路管养与质量监督中心副主任王冀介绍道,“大桥通车后,将有效改善原有道路的拥堵状况,显著缩短市民及游客的跨江通行时间,进一步促进两岸资源与信息的高效流动。

” 青城大桥通车背后是一段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建设历程。

项目自规划伊始,便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环保要求严等诸多挑战。

“青城大桥采用的是单跨钢拱钢梁系杆拱桥设计,单孔跨度达到了336米,桥宽40至47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

设计使用寿命100年的大桥,钢结构用量约1.35万吨。

平坦的桥面由重达6803吨的钢箱梁精准拼接而成的。

建设过程中,钢箱梁需从两岸向中间顶推300多米。

最终在中间合龙时,对接的误差要求为毫米级。

”都投集团下属兴市集团青城大桥项目现场代表赵洪亮告诉记者,为攻克这一技术难关,施工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全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确保重达数千吨的钢结构能够严丝合缝地对接。

此外,跨度336米的拱肋吊装也分三次进行,并在50多米的高空实现合龙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

“参与青城大桥建设,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难忘的经历。

”来自上海建工青城大桥项目安全经理彭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钢拱肋提升吊装最关键的那段时间,我们连续奋战了十几个昼夜,反复测算、调整方案,就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万无一失。

今天大桥顺利通车,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三年建设,时不时我们就会收到不留名的市民送来的矿泉水这些爱心物资,很感动,感谢都江堰人民的支持。

” 青城大桥的正式通车,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上的连接,更将为两岸业态焕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

记者从都江堰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以青城大桥通车为契机,当地已启动对金马河城区段,即复兴路到二号闸坝,东岸约4.8公里、西岸约4.4公里范围的整体策划。

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结合金马河生态廊道、历史水文化与财神文化,以及青城大桥的地标景观,打造集“文化展示、滨水休闲、网红打卡”于一体的复合场景空间,形成祈福文化、文旅融合、文创产业、滨水消费、夜间经济等多元化业态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大桥有效打通了长期以来制约两岸联系的交通瓶颈,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为人员、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提供了便利,并为商业发展带来巨大客流和商机,增加城市烟火气,有望成为驱动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巨龙卧波,通衢大道已然铺就。

借助青城大桥这一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东西两岸优质资源,都江堰市将以水利财神文化及文创产业为核心,重塑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文化认同感,实现“因桥兴城、以文塑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供稿: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原标题《成都青城大桥正式通车,区域发展再添动力》

上一篇:
万亿“紫金系”来了!陈景河布局4大上市公司
下一篇:
8天长假叠加高速免费政策激活“租车热”,神州租车揭晓国庆中秋双节自驾趋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