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美媒:中国车助力伊拉克“电动汽车革命”
发布时间:2025-09-30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季刊网站9月23日刊发题为《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的电动汽车革命》的文章,作者是温思罗普·罗杰斯。

  全文摘编如下: 7月的一天,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被雾霾笼罩,城市环路在高峰时段拥堵不堪。

  米黄色的日产“阳光”牌出租车同福特越野车、起亚轿车逆向交织;破旧的丰田农用卡车在红绿灯前与昂贵的路虎越野车并排怠速等候。

  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制造的电动汽车在车流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正逐步向电动汽车转型。

  这里石油资源丰富,消费者因环境忧虑、汽油质量欠佳以及传统汽车成本高等问题,日益倾向于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此外,随着该地区电力基础设施的改善,人们也不再那么担心电动汽车会因电池耗尽而被困在偏远的路边。

  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将供应大部分新增电动汽车。

  这一结果不仅源于中国在库尔德自治区日益增强的软实力,也得益于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崛起为主要的汽车制造国。

  今年早些时候,30岁的房地产经纪人阿尔扬·易卜拉欣·泽巴里受够了开着道奇越野车在居住地埃尔比勒和位于地区第三大城市杜胡克的父母家之间往返的高昂成本。

  这段路程约为10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耗时约两个半小时。

  泽巴里说:“往返的开销太大了,而且车子的发动机和轮胎还老是出问题。

  ”他估计自己的车每月在汽油和维修上的花费就超过200美元。

  泽巴里卖掉道奇,用1.9万美元买下一辆比亚迪秦L。

  这款中国制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兼具电池和油箱,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约1300英里。

  泽巴里表示,自己现在很少去加油站了,每15天给车充一次电,只需几美元,远低于过去每周45美元的加油费。

  若是在几年前,写这样的报道会显得荒唐可笑。

  2021年,当地一家广播电台曾在社交平台上开玩笑称,即便美国车企特斯拉真的进入库尔德自治区,其车辆也得接上便携式汽油发电机充电。

  但如今,在苏莱曼尼亚和杜胡克这样的地区主要城市街道上开电动汽车,已不再是件离谱的事。

  几十年来,库尔德自治区的电力供应极不稳定,发电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

  去年,库尔德自治区政府启动了一项计划,目标是到2026年底在全区实现24小时供电。

  目前,该计划仅在主要城市的部分社区推行,农村地区尚未覆盖。

  太阳能在家庭和企业中也正变得越来越普及。

  过去,库尔德自治区的街头能见到的中国汽车只有长城和吉奥生产的基础款皮卡,这类车颇受农民青睐。

  但近年来,新的品牌标识开始出现。

  如今,比亚迪、奇瑞、吉利、捷途以及源于英国但被中国收购的名爵等品牌的汽车在该地区街头已随处可见。

  2023年超越日本后,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价格相对亲民的中国汽车已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

  与欧洲和东亚部分国家不同,伊拉克的库尔德自治区并不担心中国的地缘政治立场,但中国品牌仍面临来自北美、欧洲及其他亚洲企业的竞争。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例子表明,电动汽车在短短几年内就从笑柄变成切实可行的交通选择。

  电动汽车的价格竞争力使其成为消费者的真实选择,而电力基础设施的改善则进一步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如今,从巴西到越南,电动汽车展厅在全球各地不断涌现,且这一趋势毫无放缓迹象。

  (编译/林朝晖)

上一篇:
广州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下一篇:
中欧赵先德:供应链思维应从降本增效工具提升为创新引擎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