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长三角9个万亿级城市,江苏有5个
发布时间:2025-09-29

9月29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三场——“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主题新闻发布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现有9个万亿级城市,江苏就有5个;长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24.7%。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沈剑荣介绍,江苏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整个长三角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21.1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3.1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24.7%,相当于四分之一,202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占长三角总量的41.3%。

长三角地区9个万亿级城市,江苏有5个。

江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融合,共建长三角实验室网络,组建两批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持续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等平台建设。

加快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苏州与上海16项深化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落地,共建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推进高水平协同开放,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持续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发展能级,加快推进沪渝蓉、通苏嘉甬等高铁通道建设,揭牌成立环沪、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联合推进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等一体化实事,创新打造“长三角招聘专区”,203个政务服务事项、78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和“一卡通用”。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连续7年保持II类,生态岸线占比从58.3%提高到64.5%,长江两岸发生了“沧桑巨变”。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和水生生物保护区退捕禁捕任务,退捕渔船和渔民数量占全流域的将近20%,物种资源密度明显回升,“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活动范围拓展至整个长江江苏段。

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奋力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

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江苏品牌产品丝路行”等贸易活动,加快培育具有江苏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带。

今年1—8月,江苏对共建国家进出口1.91万亿元、增长10.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至49.9%,也就是将近一半。

持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苏锡常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培育苏豪集团、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搭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7家境外园区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6万个。

大力推进陆海通道建设,累计建成亿吨大港10个,开通外贸近远洋航线共89条,全省9个运输机场全部实现一类口岸开放,获批建设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密切深化丝路人文交流,累计与共建国家缔结友城153对,总量居全国前列,每年吸引共建国家近3万名学生到江苏留学,派出医疗队救治受援国患者1000多万人次,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交给江苏的一项重点任务,“十四五”以来,江苏共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340余亿元,组织实施对口支援协作项目8000多个,新增选派干部人才超1600名。

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有力,建成“致富路”“暖心屋”“幸福桥”等一系列民生微实事项目,打造“苏医生”“苏老师”“科技小院”等工作品牌,助力1万多个脱贫村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不断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功能,印发实施宁镇扬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南京、苏锡常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政策创新赋能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强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

2024年,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7%。

去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9万亿元,同比增长5.9%。

加快培育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生产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和宿迁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去年江淮生态经济区优良天数比达85.6%,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8家。

持续深入开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坚持以共建园区为载体,催生出无锡连云港商业航天火箭“南建北射”等一批创新实践。

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缩小到1.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到1.80,是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持续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上一篇:
从“远方”到“附近”,这个秋天的户外消费走向“轻量化”
下一篇:
2025全球服饰品牌价值50强榜单,周大福、安踏、老凤祥、波司登上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