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创业农场:测产“标尺”量出好收成 农业社会化服务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9-29

“你瞧这大豆,枝桠上的豆荚挤得密密麻麻,一捏就知道籽粒饱满;再看这玉米,穗子沉得把秸秆都压弯了,穗轴上的玉米粒排得整整齐齐。

”9月下旬,位于同江市青河镇的北大荒集团创业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区的田埂上,农场高级农艺师李常国扒拉着作物枝叶,手里的测产本记个不停,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彼时田垄间,金黄的玉米、豆株交错铺展,秋风一吹,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提前庆祝丰收。

为了摸清示范区玉米、大豆的真实产量,给后续种地技术优化找对方向,创业农场早早就搭起了专业测产队——1名高级农艺师带队,4名技术人员分成两组,揣着尺子、计数器、电子秤这些“家伙事儿”,扎进田间地头,把每一块示范田都仔细“盘”了一遍。

测产的时候,大家没走“大概齐”的路子,而是把田块按实际情况分成小块,每块都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取样。

玉米地这边,技术人员蹲在田里数植株、查穗子,还特意摘了些玉米穗,一个个剥开数籽粒,就为了算准“一棵玉米能结多少粮“;大豆地那边更细致,拔起几株大豆,连豆荚里的籽粒饱满度都要挨个检查,再称重、算密度,生怕漏了哪个影响产量的细节。

每一组数据都当场记在本子上,每一份样本都做好标记,全程清清楚楚、可查可溯——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有把产量算得实,才能真正看出社会化服务的效果。

光算示范区还不够,测产队还特意绕到周边农户的地里,找了种着相同品种玉米、大豆的地块,用一样的方法测产量。

碰到农户张大爷,技术人员还详细问了他“啥时候播的种、一亩地撒了多少种子、用的啥肥料”,都一一记在调查表上。

“把农户自己种的和示范区比一比,服务好不好、技术管用不管用,一眼就能看出来。

”李常国的话实在又明白。

连续忙了两天,测产结果一出来,整个团队都振奋了:示范区的玉米,一亩地能收1966.3斤;大豆一亩地能收463.8斤,两项产量都比预期高了不少,跟周边农户自种的地块比,更是拉出了明显差距。

“这产量就是最好的证明,咱们的社会化服务方案,真能帮地里多打粮。

”李常国举着测产报告,声音都透着底气。

这次测产不只是算出了两个数字,更像用一把“准尺子”,量出了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真成效。

有了这些实打实的结果,接下来怎么优化服务、怎么把好用的种植技术推给更多农户,方向更清了。

看着田里沉甸甸的玉米穗、满枝桠的大豆荚,所有人都笃定:今年的丰收,稳了。

(通讯员:潘爱龙邹梦雯)

上一篇:
前进农场:与时间赛跑全面掀起割晒热潮
下一篇:
71岁王健林与“老登时代”的终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