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美团“快乐猴”疾速扩张,硬折扣超市激战正酣
发布时间:2025-09-29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美团旗下自营硬折扣社区超市“快乐猴”杭州首店于8月29日正式开业,短短一个月内,其第二家、第三家门店便已迅速跟上。

9月26日,快乐猴小程序显示,其北方首店已落子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开发区,而非北京核心区域。同时,杭州第三家店定于9月30日开业。

这只急速奔跑的“猴子”,正与盒马NB、奥乐齐等选手共同掀起一场硬折扣超市的风暴。

一、大厂集体押注硬折扣

2025年的零售赛道,硬折扣业态的热度已不再是单点爆发,而是形成了全行业的集体共振。

从美团“快乐猴”高调入局,到盒马NB加速拓店,再到京东折扣超市在北方市场的稳步渗透,互联网大厂们几乎在同一周期内将目光锁定这一领域,背后是对零售行业底层逻辑的共识性判断——效率与性价比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核心关键词。

硬折扣模式的本质,是对传统零售链路的一次“去冗余”革命。它并非简单的低价策略,而是通过从供应链上游重塑价值分配,将原本被经销商、多层分销环节占据的利润空间,转化为终端商品的价格优势和企业的运营利润。

相较于以临期尾货为核心卖点的软折扣,硬折扣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常态商品的极致性价比”上,这意味着其需要对采购、仓储、运营全链路进行精细化管控。

大厂们扎堆涌入,绝非盲目跟风。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硬折扣业态既是线下零售的“新入口”,也是自身业务生态的“补位者”。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线下场景成为获取新增量的关键阵地,而硬折扣超市凭借高频刚需的商品属性,能够天然吸引客流,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用户的重要节点。

更重要的是,硬折扣对零售效率的极致追求,与互联网企业擅长的数字化、规模化能力高度契合——大厂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数据能力优化选品,利用已有的物流网络降低配送成本,借助成熟的用户运营体系提升复购,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商超的劣势。

从布局动作来看,各家的野心已清晰可见。美团为“快乐猴”设定千家门店的目标,显然不满足于区域试点,而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快速占领用户心智;盒马NB(现更名为“超盒算NB”)不仅进入高速扩张阶段,还开放加盟模式,试图通过轻资产运营加速市场渗透;京东折扣超市则聚焦京津冀地区,以区域深耕的方式搭建供应链网络。

这场竞争的核心,早已超越单一门店的运营能力比拼,演变为一场关于零售效率的系统性竞赛,更是对零售行业未来竞争规则的提前卡位。

二、美团的突围

推出“快乐猴”,是美团在经历多次线下零售尝试后,对自身业务边界的又一次拓展,更是一次针对性的战略纠偏。

在此之前,美团曾试水小象生鲜等线下业态,彼时的定位偏向中高端,试图以精品化路线切入市场,对标的是盒马鲜生,但最终因成本高企、定位与大众需求脱节等问题未能持续。

此次选择硬折扣赛道,从高端转向大众,从精品转向性价比,背后是美团对消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在消费理性化的大背景下,大众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持续上升,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的硬折扣模式,更能契合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

对于美团而言,“快乐猴”的价值远不止于新增一个线下零售品牌,更在于其与现有业务体系形成的深度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正在构建起独特的竞争壁垒。

在商品供给端,美团闪购作为即时零售平台,此前在标品日化、粮油米面等高频刚需品类上,依赖第三方商家供给,商品性价比和品质稳定性难以完全掌控。而“快乐猴”的出现,相当于为美团闪购提供了一个自营的“优质供给仓”——通过硬折扣模式筛选出的高性价比商品,既能丰富闪购平台的品类结构,又能以统一的品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

尤其是在生鲜品类上,“快乐猴”50%-60%的生鲜占比,恰好能弥补美团在生鲜自营供给上的短板,形成“到店+到家”的商品供给联动。

在模式选择上,“快乐猴”采用直营模式,并坚持“高生鲜占比+低SKU”的策略,这与盒马NB的打法看似相似,实则是基于美团自身能力的理性选择。

直营模式能够保证对门店运营、商品品质、价格体系的绝对掌控,避免加盟模式可能出现的品控失控问题,尤其在硬折扣业态中,价格和品质的稳定性是吸引用户的关键,直营模式更有利于快速建立用户信任。

而“高生鲜占比”是为了通过生鲜品类的高频消费属性吸引客流,提升门店复购;“低SKU”(控制在1200个左右)则是为了集中采购规模,降低供应链成本,同时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契合硬折扣“精选好物”的核心定位。

这种模式选择,既遵循了硬折扣业态的底层逻辑,又充分结合了美团在供应链和运营上的现有能力,是对过往线下零售尝试经验的总结与升级。

三、自有品牌与差异化竞争

尽管“快乐猴”开局展现出迅猛的扩张势头,但硬折扣赛道的竞争早已进入深水区,表面的门店数量比拼背后,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而自有品牌和差异化能力,正是决定“快乐猴”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

在硬折扣业态中,自有品牌绝非简单的“贴标商品”,而是利润来源和差异化的核心载体。一方面,自有品牌通过省去中间品牌溢价,能够在保证毛利的同时,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另一方面,自有品牌的独特性能够形成品牌记忆点,避免陷入单纯的价格战。

从行业现状来看,头部玩家早已在自有品牌上建立起优势:奥乐齐的自有品牌占比超过90%,通过“奥乐齐优选”等系列自有商品,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盒马NB的自有品牌占比也达到60%左右,依托盒马的供应链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定制化商品。

相比之下,“快乐猴”的自有品牌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自有商品矩阵,这意味着其目前的利润空间更多依赖供应链压缩成本,而非自有品牌带来的毛利提升,在长期竞争中可能面临毛利空间不足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缺乏鲜明的自有品牌体系,使得“快乐猴”尚未展现出足够的差异化优势。硬折扣业态的SKU普遍有限,若商品结构与其他玩家高度重合,消费者最终只会以价格作为唯一选择标准,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

而自有品牌的独特性,能够让有限的SKU产生“独特价值”——比如奥乐齐的自有烘焙商品、盒马NB的自有粮油产品,都成为了吸引特定用户群体的“招牌”。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快乐猴”的商品结构与其他硬折扣超市差异不大,尚未出现能够让消费者“为了某款商品专门到店”的核心自有产品,这种差异化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其在连锁复制过程中的用户吸引力。

除了自有品牌,“快乐猴”另一大待解的课题,是如何实现即时零售能力与硬折扣业态的深度融合。作为美团旗下品牌,“即时零售+硬折扣”本应是其最核心的差异化标签,但目前“快乐猴”的到家业务尚未大规模开展。

从现实来看,“快乐猴”尚处于起步阶段,首要任务是通过到店业务建立区域价格心智,让消费者认可其“高性价比”的定位,在到店客流稳定后再推进到家业务,能够降低初期运营压力。

未来,“快乐猴”的自有品牌需要从“数量提升”转向“品质与差异化打造”,结合美团的用户数据,挖掘消费者需求痛点,开发具有独特卖点的定制化商品;到家业务则需要找到“性价比”与“配送成本”的平衡点,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将即时零售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升级。

只有解决好这两大课题,“快乐猴”才能从当前的“扩张快”转向“走得稳”,在硬折扣赛道中占据真正的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

盒马NB已更名为“超盒算NB”并开放加盟,京东折扣超市在京津冀地区稳步扩张,快乐猴则计划年内布局杭州、嘉兴、宁波、绍兴、湖州等浙江五城。

未来的竞争将远超价格战的范畴,演变为供应链效率、自有品牌开发与数字化运营的综合较量。美团能否依托其数据和技术能力,在硬折扣赛道实现后来居上,市场正拭目以待。

上一篇:
半年净赚126亿,南京银行为何能让大股东年内两次出手加仓?
下一篇:
驰骋未来 共赢三晋 | 潍柴 - 亚星客旅团产品用户座谈会·太原站圆满举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