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能源新动脉为中俄蒙合作输送动力
发布时间:2025-09-28

  ■ 本报记者 刘 旭 当“西伯利亚力量2号”与“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备忘录正式落笔,一条连接中俄蒙三国、辐射整个东北亚的能源新动脉就此奠基。

  来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消息称,9月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4份合作文件,不仅将“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年供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至440亿立方米,将“远东”线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更以实打实的合作举措,为区域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这一合作首先为中国能源安全筑起“压舱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来自俄罗斯的陆气管道,打破了中国能源进口对海上运输线的单一依赖——过去受地缘政治波动影响的海上通道,如今被一条稳定、可靠且不受第三方干扰的陆路通道补充,实现了能源来源与运输方式的“双元化”。

  尤其“西伯利亚力量2号”带来的巨大供给增量,让中国在国际能源谈判中拥有了更大回旋空间,议价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安全韧性得到实质性增强。

  宋微告诉记者,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条能源管道正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从愿景走向现实的“实体主干道”。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建设不仅为三国搭建起利益纽带,更在沿线催生密集的经济活动带;对蒙古国而言,这一项目更是对接其“草原之路”战略的绝佳契机,既激活了内陆国家的发展空间,也为南部戈壁地区未开发天然气田的未来开发埋下伏笔,让东北亚区域经济联系从松散走向紧密。

  管道延伸之处,亦是互联互通的深化之地。

  在宋微看来,伴随天然气管道建设,配套的公路、铁路、电力、通信网络将同步推进,贸易物流效率提升、人员往来便利化、区域能源市场培育……一系列连锁反应将推动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与此同时,合作还将辐射金融、科技、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强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三国协作,让单一能源合作升级为多领域共赢的“生态圈”。

  对于中国东北而言,这更是一场及时雨。

  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将直接降低当地工业成本,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为老工业基地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提供关键支撑,与“东北振兴”“打造向北开放重要门户”的国家战略形成精准契合,让东北地区在区域合作中重新焕发活力。

  从能源安全的“守护者”,到区域经济的“连接器”,再到东北振兴的“助推器”,中俄蒙能源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项目本身。

  它象征着一种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新模式,不仅让三国共享发展红利,更在重塑东北亚能源格局与经济秩序。

  未来,若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一条能源动脉终将串联起一个更加紧密的区域能源市场与经济共同体,为东北亚的共同繁荣与稳定持续输送强劲动力

上一篇:
农业无人机厂家极飞科技赴港IPO,软银、百度是股东
下一篇:
国网总部领导层再调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