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一线科技人才走进中关村学院,分享智慧城市等领域科技攻关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8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讲述智慧城市建设背后的科研故事,展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微晶硅铝材料的攻坚破局之路,9月28日,在中关村学院,“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中关村学院专场举行。

  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三位“新”产业一线人才代表分享了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的产业一线科技攻关故事。

  北京中关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铁岩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宣讲团专家凭借扎实技术攻克关键难题,探索出多项“中国方案”。

  他们所践行的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应用的路径,与学院“极基础、极应用、极交叉”的科研导向及“产学研创投”一体化生态高度契合。

  学院将持续推动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助力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成长。

  9月28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中关村学院专场举行。

  中关村学院供图 “专家们的实践为学子树立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榜样,希望师生从中汲取力量,成为奋斗精神的‘接棒人’。

  ”刘铁岩表示,学院将积极融入首都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师生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走在前列,为国家和首都发展贡献中关村力量。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郑宇,有研金属复合材料(北京)股份公司研发部主任聂俊辉以及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总监肖平作分别带来《数字中国梦:为人民建设智慧城市》《小颗粒大突破:微晶硅铝材料的攻坚之路》《软硬一体: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破局前行》为主题的宣讲。

  郑宇分享了近二十年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从城市计算理论的提出到雄安智能城市的建设,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崛起之路。

  他强调,智慧城市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中构建虚拟镜像城市,帮助感知态势、预知风险、诊断故障、辅助决策,并将计算结果反馈给物理世界,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与发展。

  例如,城市需要应对交通拥堵、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挑战,而智慧城市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

  三位“新”产业一线人才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科技攻关故事。

  中关村学院供图 聂俊辉则表示,4微米的硅颗粒尺寸是一次次实验干出来的;99.999%的纯度是精益求精的态度磨出来的;从被“卡脖子”到自主可控,是不服输的劲头拼出来的。

  微晶硅铝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中国科研精神的生动写照。

  随着航空发动机、5G基站、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端材料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

  聂俊辉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共同探索先进材料开发的广阔天地。

  今天,小马智行累计测试超过5000万公里,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全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许可。

  肖平强调,自动驾驶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仅利用“世界模型”“车规级计算平台”等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的重大问题;也通过自动驾驶提高城市交通安全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

  近年来还通过自动驾驶促进了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AI大模型、车路云一体化等系列产业创新发展。

  宣讲后,宣讲团成员参加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北京中关村学院联合举办的“IQ Talk”青年社交平台活动,同青年科技人才面对面交流。

  轻社交活动以“科研范式革命:AI驱动的探索与发现”为主题,青年科技人才分享了聆听宣讲感受,发布对AI驱动的探索、发现场景与技术的前瞻性描绘,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围绕AI驱动的探索与发现未来发展的新应用、新技术、新态势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未来,“IQ Talk”青年社交平台活动将持续搭建青年人才的舞台。

  中关村学院供图 “作为一名深度科研人员及导师,我深知这样的奋斗精神对于自身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中关村学院导师汪跃表示,三位宣讲人的经历,不仅展示了科技工作者面对“卡脖子”技术时的坚韧与智慧,更传递出一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

  他计划将这些真实案例融入思政教育,激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后元祎君关注到了全链条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他表示,全链条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要义,从基础研究的深耕细作,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攻坚,再到成果转化的高效落地,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宣讲团专家们的科研历程正是全链条自主创新的生动体现,他们在各自领域从源头探索,历经无数次实验与失败,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

  “通过‘IQ Talk’青年社交平台的交流,为我提供了很多灵感。

  ” 记者从中关村学院了解到,未来,“IQ Talk”青年社交平台活动将持续搭建青年人才的舞台,做好青年人才与产业前沿的对接桥梁,进一步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力,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青春动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上一篇:
杭州西湖区织密涉外普法网 提升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力
下一篇:
王健林1.86亿债务被限高,昔日首富如何跌落神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