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溯精神之源,聚青春之力 武汉这堂思政课让青春在时代“支点”上发光
发布时间:2025-09-28

湖北日报通讯员孔超吴攀符攀

这是一堂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也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9月28日下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弘扬伟大精神奋力建成支点”2025年武汉市“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演播厅隆重举行。整堂课以信仰之光点亮青春梦想,以英雄之魂激荡奋进力量,为全市青少年带来一场深刻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洗礼。

思政课匠心独运,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三大彰显武汉风骨的精神谱系,与新时代英雄城市建设的火热实践深度融合,沿着“力量之源”、“英雄血脉”、“支点有我”的逻辑主线层层推进。借助现代舞美技术,光影交错间搭起一条“时光通道”,让厚重的历史与蓬勃的青春激情碰撞,伟大精神与年轻的心灵“撞个满怀”。这不仅是再现历史、昭示价值的一课,更是传承精神、汲取力量的一课,是启发思考、砥砺笃行的一课。

第一篇章:力量之源——铸就信仰的基石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支点’吗?在物理学中,它能撬动千钧;在我们的人生中,它是信念扎根的土壤;而对于武汉这座城,它更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千钧重任!”课程串讲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教育长翟一博教授以鲜活比喻开启“力量之源”篇章,瞬间拉近了宏大主题与学生的距离。

她从一颗点燃理想的“小火苗”、一个锚定城市气质的“硬坐标”、一个回应时代之问的“发力点”讲起,巧妙勾连起武汉城市精神的传承与中部崛起的时代命题。随后,她以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为叙事起点,深情追溯武汉作为大别山革命斗争重要策源地的红色根脉,深刻阐释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的青年担当。紧接着,沉浸式情景剧《风云武汉》将观众带回全民抗战的烽火岁月,那份军民一心、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早已熔铸为城市基因,成为今日武汉勇担“建成支点”使命的精神底气。

第二篇章:英雄血脉——传承奋斗的薪火

思政课进入“英雄血脉”篇章,聚焦当今时代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之战。通过主持人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总工程师管永超的现场对话,武汉科研团队面对挑战、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决心与勇气跃然眼前。随后,情景剧《一分钟》匠心独具地安排抗洪英雄与抗疫医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英雄血脉在一代代人身上的赓续与流淌。翟一博教授深刻指出,从科技自立的无声战场,到抗洪抗疫的生死考场,武汉人民始终用行动定义着“英雄”的内涵。

第三篇章:支点有我——激扬创新的浪潮

“支点有我”篇章则将视角投向“创新”这一时代最强音。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激光技术领域突破国际垄断的生动案例,深刻阐释了“创新是青年的必答题”这一现实课题。翟一博教授强调,从历史走向未来,变化的只是时代的考卷,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担当品格。她鼓励广大青年学子,要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信念之钙,从抗洪精神中淬炼担当之肩,从抗疫精神中磨砺前行之勇,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实践动能。

课程尾声,集体朗诵《支点建设,武汉有我》字字铿锵,全场大合唱《有我》歌声嘹亮,发出了武汉青年参与支点建设的最强音,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堂思政课突破了“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打造了一场可看、可听、可感、可思的沉浸式体验。师生们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从叩问历史,到聆听时代召唤,再到产生深刻的精神共鸣,情感随着场景转换层层递进,真正触摸到了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感受到了精神力量的磅礴。

“这节课太震撼了!”一名学生在课后采访中激动地表示,“在沉浸式体验中,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的精髓。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是中部崛起蓝图上的一个‘支点’。只有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才能汇聚起推动城市进步、国家繁荣的青春力量。”

参与情景剧《风云武汉》演出的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刘芷汐分享了她从怯场到深刻理解角色的心路历程:“为了演好那位在战场上寻找牺牲儿子的母亲,我专门去革命纪念馆寻找感觉,学习优秀演员如何塑造历史人物。我逐渐明白,她的泪水不仅是为自己的孩子而流,更是替千千万万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家庭而流。这段经历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切肤的认识。”

幕后创作团队透露,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真实感人、有据可依,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融入了珍贵影像资料,并在道具、服装乃至“时空对话”的情节设计上精益求精,旨在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细节,让历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既让学生把握历史片段,更引导他们理解完整的历史脉络。

据悉,自2019年起,武汉市已连续七年精心打造“同上一堂思政课”品牌活动,持续拓展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五大阵地”。去年创新推出的“场馆里的思政课”,进一步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打造沉浸式教学新样态。今年,除继续举办现场展示和“场馆里的思政课”外,全市还将召开学校思想政治课工作座谈会、组织“支点建设武汉行”实践活动等,提升课程质量,加强日常思政教育,持续以“同上一堂思政课”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责任编辑:刘建维】

上一篇:
苏州老旧厂区“涅槃重生”:从阀门厂到养老综合体与网红打卡地
下一篇:
亿联银行发布最新合作导流获客机构名单,较去年减少46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