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中国通号亮相2025精益数字化创新大会并荣获2025中国精益数智化创新大赛多个奖项
发布时间:2025-09-28

  9月27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企业管理工作委员会与天津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特别支持的“2025精益数字化创新大会”在天津隆重开幕。大会以“精益数智化驱动新型工业化,共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顶尖高校、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领军企业及新闻媒体的千余名代表,共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浪潮下,中国制造业精益管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发展前景。中国通号受邀参加大会,全面展示了轨道交通“三位一体”全产业链精益数字化实践成果和培育构建低空经济“三业一态”产业格局的发展成果。

  

  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第一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原局长范建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爱波瑞集团董事长、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创始人王洪艳,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剑出席开幕式暨主论坛。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张涛,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德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锐,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万宝华等国内外400多家行业领军或单项冠军企业的领导,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朱森第,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皮特·萨赫逊(Peter Sachsenmeier)等中外专家学者,天津市等部分省市的工信、国资等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参与多场活动。

  

  翟立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当前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精益数字化创新成为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彭华岗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也要善用数字化、精益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培育以更高质量要素、更强创新能力、更高效要素协同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

  

  主题演讲环节,万宝华以《精益数智化赋能轨道交通,构建高端、智能、绿色的智能产业链》展开精彩分享。他强调,中国通号肩负着“造就智能运载产业、引领交通现代化,用心守护人们美好生活”的使命,就要坚定不移地走精益数字化发展之路,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精益管理思想,构建高端、智能、绿色的现代化交通产业链。万宝华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通号“1241”工作思路和数字化转型框架,着重分享了工程设计、装备研制、工程服务“全链条精益数字化”的创新实践模式。万宝华表示,中国通号作为智能运控领域的“国家队”,立足智控根技术优势,秉持轨道交通精益数字化思想,着力发展“低空经济”新赛道,构建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制造和服务运营“三业一态”产业格局,开启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曲线”。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天津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联合制造企业编写的《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发展报告(2025)》在大会主论坛上隆重发布,大会总结数十个重点行业、百余家企业的实践经验,剖析AI驱动下的精益管理趋势与挑战,为制造业精益数字化转型及发展提供指南。

  

  9月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2025中国精益数智化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精益求精·智驭未来”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0家集团公司和企业报名参赛,提交参赛作品1041个,其中高达85%的作品源自产业链链主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参赛企业涵盖军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化工冶金等40余个行业领域。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191家企业的281个优秀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全面展示了在精益管理、智能制造、数字化平台建设、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本届比赛中国通号共有7个参赛作品成功晋级总决赛,各企业参赛选手精心准备,全力以赴,全面交流展示了“工位均衡化施工”、“信号产品精益制造”等多个具有中国通号精益数字化特色的场景案例,并获得一致好评,最终取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中国通号获得最佳组织奖。

  

  

  

  

  

  

  

上一篇:
震撼苏超 追觅冰箱成为场外焦点 引爆万人观展热潮
下一篇:
股价坐上过山车,证监会揭开山高控股的“裂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