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普惠家财险赛道升温|民生保障需求觉醒,行业如何接住这波红利?
发布时间:2025-09-22

近年来,家庭财产保险(以下简称“家财险”)在各地政策推动下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持续释放家财险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包含北京“普惠家财保”、海南“惠家保”、湖南“护湘保2.0”、深圳“惠家保”、河北省“惠家保”、珠海“珠家保”等20多款普惠型家财险已落地。然而,尽管市场热度上升,家财险仍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手段单一、消费者认知度与购买率双低的现状。

从“锦上添花”到“普惠民生”的刚需保障,这场转变似乎并未一蹴而就。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呢

从“沉默”到“增速”:家财险靠什么破局

作为传统“老三险”之一,家财险近期的市场高增速,既源于政策层面的重视,更得益于行业在产品创新上的三大突破:保障范围从传统的“火灾盗抢”扩展到“自然灾害+居家服务”;赔付方式从单一“现金赔付”升级为“维修+更换+现金赔付”的多元模式;销售模式从“险企主导推销”转向“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

从头部险企中国人保的官方平台中国人保APP上看,其家财险产品呈现出“颗粒化”场景细分特征。有按承保风险分的地震巨灾、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管道破裂、盗抢、高空坠物;按人群分的市民、租房客;按地区分的城市高层、乡村自建房等;有按保额分的低至30元保5万元入门档到千元保1000万元高端配置。

从保障范围来看,聚焦基础房屋财产保障可选“安居保家欢喜”全家共享综合包,升级选“家随心”家庭组合保险(最低99元)含第三者责任风险与高频保障服务;北京“普惠家财险”更具灵活性——除覆盖房屋、装潢、管道、火灾、电动车火灾第三者等基础保障外,还可叠加小区高空坠物、宠物责任、雇佣家政保障,以及新市民的收入损失保险。这种“乐高式”组合模式,既降低了消费者选择门槛,也为个性化需求留出空间。

图片来源:中国人保APP截图

从保费与保额阶梯来看,家财险的“普惠性”进一步凸显:入门档保费26.5 元/年起,总保额5万-30万元,支持家庭财产综合保险自由定制;标准档保费99-500元/年,总保额30万-100万元,其中“安居保家欢喜升级版”398元/年可提供 99万元保额;全面升级档保费500-1000元/年,总保额100万-300万元,如“宅家安心”方案D保费455元,保额达155万元;此外还有保额超1000万元的高端档,覆盖不同家庭需求。

人保平台打造行业全面“颗粒化”家财险矩阵,集齐颗粒化场景,阶梯保额档位,一站式投保,体系完善,选择丰富。中国人保APP在“家财险”板块的密集布局,折射出险企策略与政策风口同频共振的现象,撬动低基数高增速的新赛道。

前景和痛点仍在,理赔体验待提升

普惠型家财险可以为广大新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经济的保险保障服务,其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扩大家财险市场的规模,增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二是可以提高新市民的财产保障能力,减少财产损失风险;三是可以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尤其在理赔环节,保单信息、房屋坐标、维修记录即时传回保险公司,实现“报案即立案”高效线上化操作。

监管已把“风险减量服务”纳入财险公司考核——保费不再是唯一KPI,谁能帮客户少出险、出小险,谁就能拿到定价优势、费用减免和再保险支持。

把“低频保单”变成“高频连接”

2025—2027年将是家产险从“锦上添花”走向“普惠标配”的决胜阶段,主线是“风险减量”,抓手是“政策+产品+服务+生态”四位一体,谁率先完成物联网布局和数据闭环,谁就能拿到下一轮定价权与市场份额。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普惠家财险兼顾民生与商业,一旦形成稳定续保池,不仅能补充财政救灾资金,也能反向推动房屋质量、社区安全、维修服务整条产业链升级,成为财险业“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支点。

从市场占有率低到政策推动下的“第一波造势”,家财险已迈出关键一步。但要彻底撕掉“小众”标签,关键仍在险企——需将“低价普惠”转化为“高体验服务”,将“政府推动”转化为“家庭主动购买”。

市场有缺口、民生有痛点、行业有动力,真正的普惠从来不是“一时热闹”,而是让家财险走进千家万户的年度账单,成为家庭风险管理的“刚需选项”。

上一篇:
BOE(京东方)携多项智能制造创新成果亮相世界制造业大会 定义未来产业新图景
下一篇:
果然财经|华为万卡超节点破局,中国芯片从卡脖子到集群算力突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