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年赚172亿,携程用算法“逼”商家二选一?
发布时间:2025-09-22

  一年净赚172个亿,毛利率超过百度、lv,代价可能却是以无数中小商家的权益为燃料。

  官媒点名批评,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上骂声不断,携程,一个站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被人民咨询质疑既收佣金又杀熟客的平台,正用算法,掐住了所有人的脖子。

  

  今年7月,郑州多家酒店向市场监管部门实名举报,说携程在后台偷偷修改了他们的价格,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调查后发现,携程确实违反了规定。

  

  而这,已经不是携程第一次出现调价问题了。

  早在今年6月20日,新华社就曝光过携程的调价助手,能强制修改商家定价。

  商家关不掉、退不出,就算申请关闭,过几天它还能自己跳出来。

  而消费者这头,携程也没放过,不少人在平台投诉,携程对老用户杀熟,价格波动大、一下单就降价。

  

  上个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甚至约谈了携程等五家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那问题来了,这个调价助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携程又为何会与垄断二字扯上关系?这对商家、消费者甚至整个行业又意味着什么?

  咱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所谓调价助手,是内置于携程平台商家版后台的一个程序,这款工具能自动抓取竞对价格,对携程平台上的酒店进行调价,以保证价格竞争力。

  光听介绍还挺贴心,平台帮你监测竞品价格,避免你家房价太高被嫌弃,可落到实际中,画风却完全变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多位酒店商家反映,携程调价助手常会自动扫描竞品平台价格,如果发现对方的价格更低,就会强制下调自己这边酒店的房价,甚至擅自把你的房源放进促销活动,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更令商家愤怒的是,这个功能和平台深度捆绑,哪怕商家提出解绑申请,也有很大的几率会被驳回,就算批了,过几天也可能自动重启。

  那问题来了,这个功能如此霸道,商家为啥要忍,还忍了这么久?

  原因绕不开一个词,市场占有率。

  早在2013年,携程就已经成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

  

  在后面的日子里,携程高歌猛进,注资同程,入股途牛,收购艺龙股权,又与百度换股拿下去哪儿网。

  截止到去年,携程在酒旅市场的市占率已经高达56%,稳坐行业龙头宝座。

  一手捏着大半的市场份额,另一手握着这一行最稀缺最有利润的东西——最广大的高星酒店资源。

  用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的话说,就是拿高倍望远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

  当业内一半以上的客户都来自携程,你不用它,和自断一臂没什么区别。

  除此以外,携程还有一套“特牌”“金牌”“银牌”的分级体系。

  它将酒店分为三六九等,高等级酒店能获得更多曝光,但需承诺独家合作,或接受调价助手强制控价。

  所以你看,在强大的流量面前,如果商家不选择携程,就等于把超过一半的潜在客户拱手让人,如果不开通深度挂牌合作,就得不到额外的流量扶持。

  这不是选不选的问题,而是根本没得选。

  在这种情况下,携程确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24年,携程全年净营业收入为533亿元,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3%,高达81%的毛利率甚至超过腾讯、阿里。

  这份劲涨的势头一直持续到今年,上个月月底,携程交出上半年财报,总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91.94亿元,同比增长17%,相当于每天能挣5000万。

  然而,行业另一头的同行们,日子却普遍难过。

  2024年,华住、锦江、华天等多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南航、东航更是连亏。

  

  央视网,更是一针见血的点评道,“一些平台一边‘携流量以令商家’,不断压榨商户的利润空间,一边维持‘低价形象’吸引用户,实则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当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挣扎,平台却独肥时,携程的高利润,到底是靠真本事,还是靠压榨产业链其他玩家,想必你也有了答案

  可能有人会问,万千商家投诉,央视屡屡点名,携程为啥还坚持这一套?

  原因很有可能是,酒旅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了。

  

  眼下,各大城市生活平台,纷纷杀进了酒旅赛道。

  京东喊出“酒店三年0佣金”,两天吸引了5万家酒店报名,对比携程12%-20%的高佣金,此举无异于降维打击。

  美团同样对酒旅市场虎视眈眈。

  在各大平台的围追堵截下,携程不得不用算法控价,强制商家让利,以维持市场份额。

  当然啦,我们也不是说不让平台挣钱。

  但问题是,它不能把属于商家的定价权变成自己手里的独家筹码。

  

  中国《反垄断法》早就规定,平台不得强制商家接受不合理的服务条款,或干预其正常经营。

  强制低价看似是让消费者从中受利,可实际上,这种低价逻辑并不是可持续的。

  酒店赚不到钱,自然就会降低服务水平,甚至关门倒闭,最后消费者反而会面临更少的选择、更差的体验,整个酒旅产业链也将会面临着崩盘的风险。

  到那时,留下的恐怕只是一地鸡毛。

上一篇:
“链式”聚力 向群而生 || 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下一篇:
封面人物 | 方洪波: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潮流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