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苏超带火的江苏银行,百亿不良贷款要砸手里了
发布时间:2025-09-22

  9月20日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即“苏超联赛”)第十二轮比赛结束,6场比赛总计打入21粒进球,不仅刷新“苏超”单轮进球总数纪录,同时再度拉动各地球迷消费热潮。

  江苏省统计局近日在对8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解读时表示,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苏超”消费活力不断释放。

  赛场内外,在广告牌、球员队服上持续品牌曝光的苏超联赛总冠名商——江苏银行,也持续提高了国民认知度,同时带动了餐饮、文旅类消费交易额同比增长,一场“金融+体育”的双赢实验在苏超赛场上得到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苏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持续增长的同时,其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9月16日,江苏银行的2025年第1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在银登网上重新挂了出来,竞价交易时间是9月23日,而此前在9月4日公告披露时的竞价交易时间是9月11日。

  

  

  图片来源于银登网

  显然,9月11日的交易没有成功,江苏银行不得不把这批不良贷款重新挂出来转让。

  2025年上半年末,江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经超340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177亿元,而2024年全年较2023年才增长了84亿元。这意味着,江苏银行在上半年加大了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投放。

  但是,规模攀升的背后,是不良贷款的同步增长。仅2025年年初至今,江苏银行在银登网上挂牌转让的个人不良贷款,金额合计就达到了147亿元。

  01

  个人消费贷不到十年翻了8倍

  江苏银行成立于2007年1月22日,注册资本183.51亿元,法定代表人葛仁余,是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2016年8月2日,江苏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江苏银行的各项贷款余额约为2430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5.98%。其中个人贷款余额约为695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07%。

  在上述6955亿元个人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一马当先,金额约为3405.7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177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末增长近400亿元。

  

  图片来源于江苏银行2025年半年报

  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江苏银行3405.79亿元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位列第二,与第一名宁波银行的3452.43亿元相差不足50亿元。

  自2016年上市以来,江苏银行一直在快速扩张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从2016年末的364.35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3228.58亿元,再到2025年6月末的3405.79亿元,不到十年时间规模翻了8倍。

  为了加快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江苏银行在2021年3月还发起设立了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苏银消金”)。设立的意义在于“顺应消费金融市场的变化,有效提高消费信贷供给,发挥消费金融专长的重要举措”。

  苏银消金成立于2021年3月2日,注册资本42亿元,法定代表人蒋建明,由江苏银行持有56.44%股权。

  

  2025年上半年,苏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27.44亿元,净利润3.80亿元,资产总额达到63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16亿元,规模扩张速度惊人。

  02

  不良贷款成零售转型“并发症”

  在不断“降旧控新”下,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1-2024年不良率分别为1.08%、0.94%、0.91%和0.89%,2025年6月末更是降至0.84%。

  虽然没有披露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数据,仅从规模数据的表象来看,江苏银行似乎找到了开启消费金融宝藏的钥匙,然而深入探究,就会发现繁荣背后或许隐藏着暗流。

  2025年2月27日,江苏银行首次挂出4期个贷不良包。这些不良资产的底层均为历史网贷类消费贷,未偿本息合计约70.9亿元,涉及约33万户借款人,加权逾期天数965-1186天(约2.6-3.3年)。

  自2025年2月以来,江苏银行已连续挂牌9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规模高达147.23亿元。另外还有2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不良资产包,合计约27亿元。

  

  从江苏银行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涉及个人消费贷款的转让项目众多,未偿本息总额从6亿元到20亿元不等,加权平均逾期天数普遍较高,最高达到1186.39天。

  例如,原本在2025年9月4日挂牌转让的“江苏银行2025年第1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在9月16日又被重新挂牌,原本的竞价时间是9月11日,现在改为9月23日,这意味着此前可能无人竞价。

  从银登网披露的信息来看,“江苏银行2025年第1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的借款人为93468户,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646.24天,未偿本息总额约20.57亿元,产品均为个人网贷产品。

  

  图片来源于银登网

  江苏银行巨额个人不良贷款的形成,与该行近年来的零售转型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息差持续收窄等挑战下,向零售转型暴露出的“重规模、轻质量”问题。

  在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疯狂扩张的同时,江苏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在悄然累积,于是才有了这些不良资产包的连续转让。

  “一边放贷一边出表”的操作模式,看似巧妙地将风险转移了出去,实则是在自欺欺人。毕竟,这些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资产根源在于贷款业务本身,如果风控体系存在漏洞,那么这种转移只是将问题暂时掩盖,而非真正解决。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种不良资产的累积,可能会成为江苏银行未来发展的隐患。

  个人消费贷款的高速扩张是否可持续?为何选择在此时集中处置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9月18日,源媒汇致函江苏银行,截至发稿未能获得回复。

  03

  盈利背后的“催收”争议

  至源媒汇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3298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江苏银行”。投诉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利率过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上。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官网

  一些消费者反映,江苏银行的催收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官网

  “2018年至2025年共通过美团借钱与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贷本金6万块左右,剩余欠款本金45600元,之前从未逾期,今年工作原因未能如期履约,一开始我并未失联,接dian话,然后催收依旧用私人dian话轰炸、短信轰炸,威胁我要通知我的亲戚朋友等等。”一位消费者希望江苏银行“立即停止暴力催收,停止短信骚扰dian话骚扰,禁止泄露个人信息!”

  还有消费者表示,江苏银行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联系自己妻子,还联系妻子的公司,不仅严重影响家人正常生活,妻子也面临被公司解雇。

  同样,苏银消金在黑猫投诉上也频繁被消费者投诉,投诉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催收。

  站在江苏银行、苏银消金的角度上,“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一系列投诉的背后,也折射出江苏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批环节可能过于宽松,未能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充分、审慎的评估。同时,贷后管理环节也可能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未能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逾期情况不断恶化,最终不得不通过转让不良贷款项目来减少损失。

  有一点值得关注,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的逾期贷款约为266亿元,较2024年末的236亿元增加了近30亿元。

  除了消费者的投诉,江苏银行在合规方面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近年来,江苏银行多次因违反相关金融监管规定而受到处罚,涉及贷款业务违规、资金管理不规范等多个方面。

  例如,2025年6月,因“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保证金来源不合规”,江苏银深圳分行被深圳金融监管局罚款200万元。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这些不利声音,或将对江苏银行的声誉产生影响。截至2025年9月22日收盘,江苏银行的股价为10.12元,市值约为1857亿元,三季度以来市值蒸发逾300亿元。

  “金融+体育”的经典营销模式的确可以提升个人消费,但是面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催收争议、行政处罚的压力以及股价的下跌,江苏银行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

上一篇:
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中介机构(受托机构)采购项目采购结果公示信息表
下一篇:
924新政这一年(政策篇):A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组合拳持续发挥合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