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乳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发布时间:2025-09-15

  近日,上市乳企陆续发布2025年半年报。

  从乳企交出的中期答卷可以看到,头部企业营收降幅收窄回增,中小乳企涌现高增长黑马,更有企业在细分赛道、渠道创新中找到破局密钥。

  “当前,乳业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型,具备创新能力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或将在行业调整期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乳业开始呈现回暖迹象。

  分化趋势明显 头部企业业绩改善 梳理各乳企半年报可以看出,上半年,多数上市乳企营业总收入小幅下滑或与去年持平,净利润变动出现分化。

  具体来看,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共5家,包括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实业”)、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旺旺”)和中国优然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然牧业”);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4家,分别为伊利实业、蒙牛乳业、中国旺旺和中国飞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飞鹤”)。

  值得关注的是,乳业的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伊利实业、蒙牛乳业等头部企业凭借多元化产品结构和渠道优势,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但营收排名前三的乳企中,仅伊利实业一家营收增长,蒙牛乳业与光明乳业上半年营收分别下降7.2%、1.9%。

  区域性乳企则凭借本地化优势和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其中,新乳业表现较突出,上半年录得营收净利双增长;中国圣牧上半年尽管仍是亏损状态,但相比去年同期营收净利均有所增长;三元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43.3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6.19%; 澳优乳业同样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

  而包括现代牧业、燕塘乳业、李子园在内的15家乳企在上半年录得营收下滑。

  对于龙头乳企的业绩改善尤其部分乳企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这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消费形势有所好转,消费能力有一定增长,特别是高端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二是人口出生率的降幅放缓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婴幼儿奶粉的消费;三是各大乳企积极控货控价,渠道信心有所恢复,公司业绩也有所回升。

  液态奶市场持续低迷 奶粉市场逐步复苏 从不同业务板块来看,液态奶作为乳业的传统主力业务,上半年继续面临挑战。

  龙头企业伊利实业也难独善其身,上半年液态奶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6%,蒙牛乳业的液态奶业务更同比下降11.22%。

  根据企业半年报的普遍解释,一是当前原奶价格仍在低位运行,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29个月同比下降。

  蒙牛乳业在半年报中就提到,由于原奶仍阶段性供给过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仍存;二是消费习惯变化,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液态奶偏好减弱;三是替代品增多,植物蛋白饮料、燕麦奶等其他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乳制品行业的供需矛盾也直接导致上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上半年,原奶相关企业业绩承压明显。

  头部企业通过成本管控、技术革新和战略调整,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原生态牧业还维持着盈余状态,但也在危险边缘,上半年仍“增收不增利”,总营收13.12亿元,同比增长8.88%;股东应占溢利1.19亿元,同比减少7.85%。

  中国圣牧、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庄园牧场和西部牧业等上游乳企则在上半年均处于净亏损状态,但具体表现各有不同。

  其中,优然牧业是唯一实现“双增”的企业。

  与液态奶的普遍下滑不同,多家乳企的奶粉业务在上半年出现回暖迹象。

  其中,伊利实业旗下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整体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蒙牛乳业旗下奶粉业务收入也实现增长,其中婴配乳粉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羊奶粉龙头企业澳优乳业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澳优旗下自有品牌羊奶粉实现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3.1%。

  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较好,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5.7%。

  健合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旗下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BN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至25亿元。

  其中,其在中国内地的婴配乳粉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0.0%,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集团旗下品牌合生元在超高端婴配乳粉市场份额提升至15.9%。

  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乳企奶粉业务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国家生育政策优化带来市场需求释放;另一方面,企业创新力度加大,推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从去年以来,各大奶粉企业开始严格进行控货控价控渠。

  “目前,奶粉市场价盘日趋稳定,渠道信心有所恢复,带来奶粉板块的回升。

  ”在多位专家看来,婴配乳粉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但企业竞争重心应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

  “龙头企业凭借全渠道运营与多元化产品矩阵,已建立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奶粉行业回暖趋势有望延续。

  如何在全家营养赛道中找到差异化优势,将成为乳企持续探索的核心问题。

  ” 专家指出。

  多元布局开拓海外 应对低谷寻求破局 需要指出的,目前行业仍然处于困境中:终端需求不确定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着行业盈利能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乳企纷纷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寻找增长点,期待以多元化布局实现增收。

  数据显示,B端乳制品市场的总规模已扩展至千亿级别。

  以咖啡市场为例,各大连锁品牌如星巴克、瑞幸咖啡等门店数量不断增加,对鲜奶、奶油、芝士等乳制品的需求量巨大。

  头部乳企通过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开始在奶酪和稀奶油等产品上实现国产替代化,并纷纷与现制茶饮、食品企业等乳制品消耗B端达成合作。

  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专业乳品客户覆盖率从30%飙升至60%,B端营收同比增长28%。

  伊利实业B端业务营收占比猛增至15%,毛利率较C端高出6%,旗下稀奶油在烘焙连锁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5%,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上半年君乐宝的B端收入占比也从2024年同期的12%提升至22%。

  区域乳企则凭借本地化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新乳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3.76%,阳光乳业净利润同比增长8.27%,显示出区域乳企的顽强生命力。

  此外,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主要乳企正加速国际化布局,以全球资源、创新与市场体系放大龙头优势。

  伊利实业上半年海外业务表现亮眼,核心品类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据悉,伊利实业产品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飞鹤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有所进展,产品进驻北美超1500家大型商超,门店数环比增长270%。

  蒙牛乳业旗下冰淇淋品牌“艾雪”在东南亚市场增长强劲,在印尼市场份额达34%,位居第一,在菲律宾和越南市占率均位居第二;旗下“贝拉米”有机奶粉登陆东南亚市场后较受欢迎,在越南市场表现优异。

  澳优乳业海外市场在过去两年保持高双位数复合增长率的基础上,上半年羊奶粉业务海外市场同比增长65.7%,显示出中国乳企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原奶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但头部企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技术投入和精细化管理,正在积极应对行业低谷。

  从头部企业的财报中可以看出,行业供需关系已出现改善信号,预计周期拐点即将到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国内乳企们来说,新的竞争阵地已有所转移,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阶段。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09月16日04版) ( 责编:杨晓晶)

上一篇:
刘强东王者归来,京东拿下全国第一,赢麻了
下一篇:
腾讯据悉开始推介三个品种点心债券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