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民营车企新共识:锚定“系统性的全面领先”
发布时间:2025-09-15

  近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本届论坛以“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为年度主题,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作为“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本届论坛汇聚了全球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的未来与发展。

  民营车企新思考:

  品牌高端化不是“可选项”

  在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民营车企的发言和实践,展现了民营经济在汽车产业中的新的活力与思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高端化是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路径,也是消费升级与全球竞争的必然要求。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蒋焘在论坛主题演讲中强调,品牌高端化不是“可选项”,而是民营车企的“生存之题、发展之题、使命之题”。例如岚图汽车通过全栈自研可控技术,打造了ESSA架构、天元架构等核心技术,夯实了品牌价值的技术底座。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吴会肖表示,随着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入,企业正在加快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长城汽车计划在天津工厂投产一个新车型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实现技术跃升。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林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汽车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系统性突破,需打破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三个层面的不平衡,实现同频共振。

  在民营车企看来,未来随着技术协同的系统突破,汽车企业的成本优势要转向系统性的全面领先,最终实现产品竞争力的根本性转变。

  民营车企新挑战:

  数据重构汽车产业组织形态

  在本届论坛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尽管民营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对民营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要求民营车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在论坛上指出,数据安全问题,是汽车行业数字化发展的生命线。汽车行业数据规模大,应用场景广,跨界融合性强,是发挥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的重点领域。汽车数据不仅驱动汽车行业技术演进,更是支撑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能源互联等更广域数字化生态的构建。汽车行业不仅是数据的应用者,更是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关键贡献者和战略的支撑点。数据正在深刻重构汽车的价值创造模式与产业组织形态。

  同时,民营车企也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民营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如鼓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都为民营车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营车企新展望:

  到了必须要“走出去”的阶段

  在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多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还强调了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在世界汽车体系中具有相当优势的时代,也到了必须要“走出去”的阶段。

  中国汽车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最全的产业链和成本、创新优势,这是中国汽车走出去的优势。在“走出去”过程中,需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授权第三方机构,指引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行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在论坛中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回顾“十四五”,我国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但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新挑战,如车规级高端芯片等技术存在攻关瓶颈,核心领域“卡脖子”风险未完全消除;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但规模化应用和车路云协同能力仍待突破;国际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形成,汽车国际化布局遭遇阻力。

  面向“十五五”时期的新任务,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安铁成提出,要锻造汽车新质生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平稳推动汽车新旧动能转换,夯实智能网联发展基础,构建产业发展新篇章;深化国际化合作水平,促进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塑造产业增效新未来。

上一篇:
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小夜市”撬动“大服务”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