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银行业绩分化实录:“大象”转身慢,“小船”浪中驰
发布时间:2025-09-15

  市场在变,趋势在变,位次在变。

  但有一点,那就是银行业整体的营收、盈利规模收窄势头没怎么变。

  当然,可见趋稳迹象。只是,若分梯队来看,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首先,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皆保持着微小的增幅。最高的是中国银行,其营收同比增长3.76%为3290.03亿元;最低的是交通银行,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1333.68亿元,同比增幅为0.77%。净利增幅则有了微小的分化。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同比分别增长2.53%、1.08%、1.37%;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同比则分别下滑1.46%、1.45%、0.31%。

  

  股份行分化较为明显。

  营收方面,除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外,其余7家银行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比降幅最高的是平安银行,达10.04%;其次为华夏银行,同比降幅为5.86%。净利润方面,也有四家银行出现同比下滑。如平安银行同比降幅为3.9%;民生银行同比降幅为5.43%,华夏银行同比降幅为7.64%。其中,民生银行为“增收不增利”,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则为营收有所下滑,但利润保持增长。

  

  和六大行以及股份行相比,上市城农商行的业绩表现似乎更具韧性。

  在统计的27家上市城农商行中,只有5家银行出现营收同比下滑。降幅最明显的是贵阳银行,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2.22%至65.01亿元;紧跟其后的为厦门银行,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7.02%;之后依次为上海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兰州银行,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降幅分别为3.4%、1.83%、1.86%。盈利表现则相对较优。27家上市城农商行中,只有2家银行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分别为贵阳银行、厦门银行,降幅分别为6.75%、3.38%,其也成为上市城农商行中“唯二”业绩双降的银行。

  除此之外,大多数上市城农商行保持着业绩双升态势,有的银行甚至实现净利润双增。如江阴银行、常熟银行营收净利润增幅均达10%以上,齐鲁银行利润增幅达16.28%,杭州银行净利润增幅为16.66%。

  

  很明显,除了极个别案例外,大多数上市城农商的业绩表现优于六大行、股份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失去了优势。

  所谓“船小好调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变革中,城农商行容易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比如,资产负债管理更灵活。

  在负债端,城农商行凭借深厚的本地储户基础,存款增长较快且成本相对可控。例如,部分农商行的存款占负债比例很高,且储蓄存款占比大,稳定性强,付息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在资产端,它们也能更快速地响应本地客户的贷款需求,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将资金更多地投向本地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企业,从而获取相对较好的资产收益。

  另外,资产质量改善与风险成本也在下降,特别是一些头部城农商行,近年来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拨备覆盖率也逐步提升。这意味着它们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相对减少,从而对利润增长形成正向贡献。当然,这也与它们主要服务的客群和区域经济的复苏有关。当然,还有政策与经营策略的差异。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例如在让利实体经济、支持重大项目中需要发挥“头雁”作用,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其盈利指标产生一定影响;而城农商行则更侧重于服务本地经济,决策链条相对较短,经营策略更加灵活,可以更快地调整业务方向以适应市场变化。

  且,强区域属性也逐渐凸显优势。

  从上市城农商行梯队来看,区域经济优势与深度下沉,是其业绩强弱的基础。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的城农商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杭州银行等,便是印证。事实上,六大行以及股份行在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业绩表现也是较强的。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其在长三角、珠三角营收以及利润在总体中的占比也是较为靠前的。

  总体来看,大行以及股份行业绩表现之所以普遍弱于上市城农商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代表的只是表象,事实上其在综合化经营、品牌影响力、风险抵御能力(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科技投入等方面依然实力雄厚,只是其庞大的体量使得增长速度相对放缓而已。

  这种分化,或许也是中国银行业发展成熟度提升和市场细分的一种表现:不同类型的银行正在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寻找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定位。

  趋势使然。

上一篇:
杭州城投携手智谱发布多个大模型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下一篇:
国网辽宁、青海、湖南电力2025年第一次电商化物资公开竞争性谈判成交人名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