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天空牌照争夺战:低空电池产业迎来千亿级投资风口
发布时间:2025-09-15

全国首批低空飞行“天空牌照”正式发放,这一政策破冰之举,不仅为低空经济打开了全新发展空间,更直接引爆了上游核心配套产业—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的投资热潮。

目前,半固态电池相关订单已排至2026年,一场由政策准入驱动的产业重构,正彻底改写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逻辑- 作为中网信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及市值管理学者认为“天空牌照”绝非简单的管理工具,更是产业价值的“放大器”。

它通过设定严苛的技术与安全门槛,让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获得稀缺性溢价,加速产业资源向头部玩家集中。

正如2025泰达国际论坛上某电池企业负责人所言:“固态电池虽热度高涨,但全商业化量产仍有距离-。

”而“天空牌照”的落地,正以政策力量推动半固态电池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成为低空经济的“ 先行官”。

01 政策破局:天空牌照重构产业估值逻辑 低空经济并非“低空开放即可飞”,其核心壁垒在于空域使用的准入许可。

首批“天空牌照”的发放,让符合认证标准的电池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直接重塑了产业估值体系。

“天空牌照”本质是一套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对飞行器的安全性提出极高要求。

而固态电池凭借本征安全性,成为企业获取牌照的关键技术门槛,这一政策导向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获得牌照预审资格的企业,融资估值普遍上浮30%-50%; 电池供应商订单中开始附加技术认证条款,未通过认证需承担高额违约金; 券商研究所集体调整评级标准,将“牌照获取能力”纳入核心估值模型。

从市值管理视角观察,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技术优势正通过政策许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值增长- ,形成“技术达标-牌照获取估值提升”的正向循环。

02 电池革命:半固态电池率先拿到“入场券” 当前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路径已清晰: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应用,成为“天空牌照”的首选方案;而全固态电池仍受限于成本与技术成熟度,短期内难以大规模落地。

半固态电池之所以能成为低空飞行器的“标配”,关键在于其在三大核心指标上均达到了商业化临界点,恰好契合“天空牌照”的技术要求: 安全性:东风集团研发的半固态电池通过170℃热箱安全实验,远超液态三元电池130℃的耐受上限; 能量密度:蜂巢能源第一代270Wh/kg方形电芯产线(2.3GWh) 已建成,将于11月启动量产交付; 循环寿命:当前技术已实现1200次循环,完全满足商业运营的基本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半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领域,天力锂能凭借其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积累,已为多家头部电池企业提供适配性材料支持,其产品在能量密度与稳定性上的表现,正逐步契合低空飞行器电池的技术要求。

03 产能竞赛:头部电池厂争夺天空订单 低空经济的电池需求与汽车产业截然不同—前者是“性能优先”,后者更侧重“成本敏感”,这一差异彻底改变了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

头部企业纷纷瞄准低空赛道,推出针对性产品并布局产能: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专攻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领域; 蜂巢能源拿下某央企eVTOL半固态电池定点项目,计划年底完成400Wh/kg全固态电芯开发; 欣旺达发布“欣 云霄2.0”航空电池,能量密度达360Wh/kg,通过“软固态”技术实现高性能突破。

产能布局上,企业正建设航空级专用产线。

与传统动力电池产线相比,其投入成本高出40%,但产品溢价可达200%以上,高投入高回报的特征显著。

而天力锂能也在同步推进高镍正极材料的产能扩建,以匹配下游电池企业在低空赛道的产能释放节奏。

04 市值效应:技术壁垒如何转化为估值溢价 通过研究发现,“天空牌照”创造了独特的商业价值闭环:技术优势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纸面数据”,而是直接转化为市场准入资格,这一转变在估值模型上体现为三大变化: 1. 定价能力提升:航空级电池价格是汽车级的3-5倍,但客户对价格敏感度更低; 2. 现金流稳定性增强:获得牌照的企业多签订长期协议,现金流可预测性大幅提高; 3. 技术护城河加固:牌照认证过程复杂且耗时,后来者难以快速追赶。

资本市场已开始反映这一变化:获得牌照相关订单的企业,市销率(PS)从传统的1.5-2倍提升至3-5倍,估值溢价效应显著。

05 材料突破:固态电解质成为投资热点 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瓶颈在于材料成本,预计两三年后,其成本仍将比液态电池高5-10倍。

但在低空应用场景中,性能优先的需求可接受这一成本差距,使得固态电解质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目前主流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各有侧重: 氧化物电解质:东风集团研发的新型复合电解质,可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加快充电速率; 硫化物电解质:能量密度更高,但工艺难度大,适合长期技术布局; 聚合物电解质:工艺相对成熟,但室温电导率偏低,需配合加热系统使用。

材料创新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杉杉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H89A已量产应用; 当升科技推出第一代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产能规划超万吨。

天力锂能也在高镍多元材料体系下,探索适配固态电解质的正极材料改性技术,为后续技术迭代储备竞争力。

06 标准之争:谁制定规则谁掌控利润 低空经济虽刚起步,但标准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中国企业凭借固态电池量产的先发优势,正从“标准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而标准制定对企业市值的影响往往被低估。

事实上,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能获得三大核心优势: 提前锁定技术路线,避免重复研发投入; 获得专利许可收入,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影响政策导向,抢占市场先发优势。

中汽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指出:“现有固态电池体系仍存在液态锂电池的‘呼吸效应’问题。

”这意味着,率先解决此类关键技术难题的企业,有望成为新标准的主导者。

07 投资机遇:沿着牌照寻找技术标杆 从市值管理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类企业,但需警惕当前固态电池领域的炒作泡沫—某电池企业负责人坦言“固态电池产业化难题仍千头万绪”,需辨别真实技术突破与概念炒作: 已获得“天空牌照”预审资格的企业:通过初步技术认证,不确定性较低; 与央企eVTOL项目合作的企业:如蜂巢能源的定点项目,订单确定性高; 在固态电解质及高镍正极材料领域有专利布局的企业:如天力锂能等在核心材料环节具备技术积累的企业,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也将受益于低空电池产业的放量。

08 未来展望:天空生态的无限可能 预计到2030年,仅eVTOL电池需求就将达30GWh,撬动万亿级市场。

但更大的机遇在于整个天空生态的构建,而非单一电池环节: 充电网络:地面充电站、空中充电无人机等多层次能源补给体系将逐步成型; 运营服务:基于“天空牌照”的运营权价值将迎来重估; 数据价值:低空飞行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成为新的核心资产类别。

未来,“天空牌照”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形成分类分级的管理体系,不同级别牌照对应不同空域使用权限,从而创造多层次投资机会。

天空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界限”,而是全新的“疆域”。

“天空牌照”是通往这片新疆域的“通行证”,而电池技术则是获取通行证的“关键钥匙”。

随着更多企业获得准入许可,低空经济将经历“政策放开-稀缺性溢价-竞争转向运营效率-形成差异化-格局”的演化路径。

那些提前布局固态电池技术、深度参与标准制定、拿下早期准入许可的企业,将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斩获超额回报—这不是短期概念炒作,而是天空生态系统价值释放的长期起点。

(王一鸣 中网信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
TCL:AI+生态驱动的座舱重塑探索
下一篇:
景顺长城携手工商银行,第六届“828·工银财富季”开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