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车企私有化:重构资本与产业的天平
发布时间:2025-09-15

近日,岚图汽车的独立上市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股份”)的私有化退市,无疑成为汽车行业备受瞩目的焦点事件。一方面,岚图汽车作为从传统车企孵化而出的新品牌,正积极寻求市场突破;另一方面,东风集团股份作为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大型央企,进行私有化退市。二者之间这场“一退一进”的资本运作,不仅交织着传统车企转型的复杂情感,更深刻揭示了在行业大变局背景下,老牌车企艰难探索自救与突破的现实路径。

资本期待下的“最优选择”

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其子公司岚图汽车将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市场。与此同时,东风集团股份自身也将同步完成私有化进程,并从香港交易所退市。

根据公告所述,本次交易采用了业内较为创新的“股权分派+吸收合并”模式。具体而言,岚图汽车的股权与现金对价支付相结合,两大核心环节紧密衔接、同步推进。东风集团股份计划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的股权,按比例分配给全体股东,随后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此外,东风集团股份的境内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将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以10.85港元/股的总价收购流通股,从而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的100%控制。其中,现金对价为6.68港元/股,岚图股权对价为4.17港元/股。东风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由于公司整体业绩未达预期,拟通过此次股权分派、吸收合并及上市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集中投向新兴产业,以期实现企业价值的重构与提升。

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东风在港股市场的表现持续低迷,估值水平长期处于低位,难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有效融资。此次重组将有助于集团“轻装上阵”,重塑资本市场估值,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回顾历史,2005年12月7日,东风汽车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次上市曾是当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IPO项目,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汽车工业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当时,东风汽车集团确立了6项上市基本原则:坚持整体上市,保持国有控股,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妥善安排社会职能和辅业资产。不可否认,东风的上市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化、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为企业后续改革与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东风集团股份H股的挂牌上市,标志着东风汽车公司按照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示精神,成功实施了整体战略重组、改制上市的战略目标,也标志着东风汽车公司在经历一系列公司结构调整和改革后,迈入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阶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行业转型的深入推进,东风如今所面临的境遇与抉择,似乎已成为其在当前阶段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岚图承载“全村的希望”

作为东风集团转型的重要抓手,岚图汽车自诞生之初便备受瞩目。东风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品牌及子公司,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岚图汽车及新近整合成立的东风奕派科技等。其中,东风奕派科技于今年6月底完成注册,由东风风神、东风纳米和东风奕派3个自主乘用车品牌整合而成。

关于岚图汽车的上市计划,业内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岚图汽车成立于2019年4月,定位为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品牌,被视为东风集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岚图汽车发展迅猛,已成为集团内部最具增长潜力和市场价值的资产之一。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曾是东风销量的中流砥柱,也为集团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然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传统燃油车竞争力逐渐减弱,市场格局正经历新一轮洗牌。岚图作为传统车企旗下孵化的新品牌,正努力冲出重围,为东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争夺话语权。2024年,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超过8万辆,同比增长59.3%。进入2025年以来,岚图已连续5个月实现月销过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尽管市场表现不俗,但岚图始终被纳入东风集团股份的整体考量中,这不仅稀释了其品牌竞争力,更导致其估值长期受到集团传统燃油车业务的拖累,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与其增长潜力相匹配的独立定价,进而制约了其融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张。

东风集团股份选择与岚图“一退一进”的资本操作,恰恰有助于释放岚图的资本潜力,帮助其轻装上阵,独立面对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也使岚图的上市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所谓“介绍上市”,是一种不涉及新股发行与募资的特殊上市方式,其核心在于将已发行的存量股份直接挂牌交易,实现由非公开到公开流通的状态转换。它与传统IPO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涉及首发融资。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如果岚图选择常规IPO,流程将非常繁琐,从券商进场到最终上市周期漫长,而通过介绍方式上市可以省去诸多环节,提高效率。上市之后,岚图汽车将更方便地拓展融资渠道,并加速其国际化布局。

日前,在成都车展前的预售会上,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也对媒体关注的IPO事宜作出了回应。他表示,岚图的独立上市是东风集团向新能源全面转型的关键一步,既体现了公司的战略决心,也显示出东风对岚图发展的大力支持。他强调,岚图是东风新能源汽车布局中的代表,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市场的信心源自岚图一直以来的高质量发展。

央国企改革走入“深水区”

“实际上,不仅是东风,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的港股估值普遍较低,再融资能力较弱,让子业务单独上市实属无奈之举,却也显得颇为明智。”前述投行人士评论道。

东风此次资本运作,因其巧妙地兼顾了产业与资本层面的灵活性及政策合规性,被业内视为高明之举。凯联资本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用“巧妙”一词评价该操作,认为其“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本功能”。

近3年来,港股市场上的央企和国企私有化案例并不鲜见,中集车辆、中粮包装等企业相继完成了港股退市。与以往案例不同的是,东风集团本次采用了“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的组合模式,两大核心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

东风集团股份体内资产种类繁多,估值逻辑复杂,投资者难以充分发掘其投资价值。同时,受新能源汽车转型阵痛的影响,东风集团股份近年来估值表现偏低,股票市值长期远低于净资产。

在这一背景下,东风集团股份的退市与岚图的上市,不仅是一场资本运作,更是国企在“深水区”改革中的一次重要突围。由天宇进一步表示:“岚图上市采用置换方式,为投资人提供退出路径,同时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提升估值和融资能力。该运作在国资体系内具有合理性,既满足定价合规要求,也为国资和市场化股东创造收益。”东风方面的“一退一进”并非孤例,而是身处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的大背景下,国资体系谋求转型的典型缩影。

2025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强调要“突出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会议指出,需“统筹好‘放得活’和‘管得住’”,将资源更好地集中到主责主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主业更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强的业务布局。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被要求“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完善支持原始创新的制度机制,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国资委会议同时强调,需“加强出资人监督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以司库监管平台为基础,有序建立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这表明监管并非一味收紧,而是力求在“放活”与“管住”间取得平衡,既鼓励企业探索市场化的资本运作与创新机制,又通过智能化手段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这一政策导向为汽车国企的资本运作与战略重组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和操作空间。东风选择将岚图分拆上市,同时母公司私有化,正是在响应国资委对“两非”“两资”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的号召,针对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剥离与处置,将资源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集中。类似的,一汽此前通过借壳一汽轿车实现解放资产上市也是对资产业务的灵活整合;广汽虽受制于A+H股双重上市结构而动作迟缓,却也频频传出与华为等科技企业深化合作,寻求智能化突破。

然而,政策的鼓励未必能消解所有结构性困境,体制阵痛远比想象中深刻。车企投资人田源(化名)指出,个别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常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营决策常服务于政策导向,反映出国企在市场化改革与行政指令之间的两难。此外,传统车企尤其是合资品牌依赖度较高的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面临技术优势丧失、品牌溢价下滑的双重压力。过度依赖合资模式导致自主技术积累不足,一旦市场转向,则易陷入被动。

国资体系内多层监管、多方利益平衡的复杂性,常常导致改革步伐沉重。田源表示:“广汽同样面临估值低、市场信心不足等挑战,资本运作困难,但因股东结构复杂,涉及60余家国资、民营等投资机构,多方监管要求不同,且A股、港股为同一主体,因此推进方案异常困难。”此外,央国企间的整合猜想,如东风与广汽、一汽与广汽虽屡被探讨,却因多重因素数次搁浅,反映出国企改革在“深水区”中博弈的复杂性。

尽管如此,政策的持续深化与企业的自我革命仍在同步推进。

在阵痛中寻找新锚点

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一汽、东风、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的多元探索,共同描绘出一幅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艰难转型的画卷。然而,资本运作与组织调整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整体市场竞争格局恶化、利润承压、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普遍焦虑。

车企在资本市场上的困境,归根结底是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尤其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既要稳固燃油车的基本盘,又要全力投入新赛道,资本压力、资源分散、估值倒挂等问题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主流车企财报普遍呈现“营收停滞、利润缩水”的特征。吉利汽车净利润同比下降14%,为3年来首次下滑;广汽集团是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中期亏损,扣非归母净利润暴跌771.11%。价格战成为行业常态,盈利能力持续恶化,传统车企不仅面临造车新势力的挤压,更陷入行业整体“增产不增收”的悖论。

在此背景下,车企的转型路径呈现显著分化。由天宇认为,东风的资本运作更多属于企业经营层面的优化,对整体产业格局影响有限。传统车企提升竞争力仍需依靠战略清晰、产品力提升、体验生态等核心经营要素。“核心业务与组织架构的重整。无论是东风的‘一退一进’、长安独立成为‘新央企’,都是通过资本手段实现业务聚焦的尝试。未来,或有更多车企剥离非核心资产,将资源倾斜至新能源与智能板块。同时,需打破央企国企的决策桎梏,如广汽推行‘番禺行动’、导入IPD管理体系,均旨在提升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由天宇说。

尽管车企都意识到了困境,但不同体制背景的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差异显著。“央企和国企不一样,国企和传统的民营不一样,传统的民营和新势力不一样,新势力和华为、小米又不一样,”由天宇指出,“有的东西你学到了,有的你学不来。”

岚图能否凭借独立上市实现品牌突破?东风能否通过私有化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重构?长安作为“新央企”能否引领行业变革?广汽又能否打破资本困局?这些问题,都将在未来3~5年内逐步揭晓答案。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私有化、上市、合并、重组……这些资本动作背后,是车企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重塑”的必然选择。

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已进入“深水区”。东风与长安的“大刀阔斧”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当前的局势再经不起犹豫,最终只有那些能够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找准新价值锚点的车企,才有望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将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坚实迈进。

上一篇:
山西煤炭探矿权市场遇冷:年内首现流拍,86平方公里区块无人问津
下一篇:
济南“赶会”招商,盛会流量如何变现?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