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新广益上会前夜:毛利率坐滑梯、客户卡脖子,17 道风险暗礁密布
发布时间:2025-09-15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话用在即将上市的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身上,或许不算夸张。这家主打特种膜产品的企业,正带着 17 道明晃晃的风险暗礁冲刺 IPO,其招股书字里行间的焦虑,比它声称的"核心技术优势"还要刺眼。

  毛利率坐滑梯:从山顶直奔山谷的惊魂之旅

  新广益的毛利率曲线,活脱脱一部惊悚片剧本。2020 年还风光无限的 38.74%,到 2022 年就暴跌至 31.76%,两年跌掉近 7 个百分点。这哪是下滑,简直是自由落体。更要命的是,这滑梯还没见底的意思——公司自己测算,要是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 5%,抗溢胶特种膜的毛利率就得再降 2.25 个百分点;上涨 10%,直接腰斩 4.3 个百分点。

  最讽刺的是,公司寄望于救命的新能源材料业务,简直是块"鸡肋"。报告期内这部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1.27%、4.76%、13.96%,不仅远低于老业务,甚至不如存银行定期利息高。在储能电芯市场前十企业垄断 91.2%份额的当下,新广益这点毛利率想在新能源赛道分杯羹,怕是连牙缝都塞不满。更糟的是,这低毛利业务收入占比还在持续提升,这不就是在给本就下滑的毛利率雪上加霜吗?

  客户集中度高:被大客户掐着脖子跳舞

  新广益的客户名单,简直是把"大客户依赖症"写在了脸上。报告期各期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高达 69.64%、57.22%及 52.89%。换句话说,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都系于区区五家客户身上,其中鹏鼎控股、维信电子等柔性线路板生产商更是重中之重。

  这就好比一个人把 50%以上的收入来源押在五个老板身上,哪天其中一个老板心情不好减单,全家就得喝西北风。更危险的是,下游 FPC 行业集中度本就高,客户议价能力强得很。一旦这些大客户自己日子不好过,第一个被砍价的就是新广益这类供应商。2025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仅增长 1%的疲软行情下,下游客户的砍价大刀恐怕已经磨得雪亮。

  原材料卡脖子:日本粒子成"阿喀琉斯之踵"

  走进新广益的生产车间,你会发现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公司生产抗溢胶特种膜的关键原材料 TPX 粒子,竟然高度依赖进口,最终货源来自日本三井化学。报告期内,TPX 粒子采购额占比分别为 22.64%、15.98%、22.11%,这哪是采购原材料,简直是把公司命脉拱手让人。

  更要命的是,这 TPX 粒子价格就是个"过山车",从 2021 年的 75.54 元/kg 飙升到 2022 年的 86.67 元/kg,又跌到 2024 年的 72.39 元/kg。公司自己都承认,要是三井化学哪天不高兴限制供应,就算有 PBT 材料替代技术,短期内也得停产歇菜。在国际贸易摩擦阴晴不定的 2025 年,把鸡蛋都放在日本供应商这个篮子里,简直是在悬崖边跳舞。

  新业务迷梦:高投入低回报的"无底洞"

  看着新能源行业如火如荼,新广益也按捺不住跨界的冲动,搞起了新能源锂电材料、光伏胶膜等新业务。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能源材料毛利率最高才 13.96%,还不如老业务的零头;改性材料业务毛利率也才 23.65%。

  这哪是开拓新增长点,分明是在拉低整体盈利水平。要知道 2025 年储能电芯市场集中度高达 91.2%,宁德时代等巨头牢牢把控市场,新广益作为后来者,想在这个红海市场分杯羹,怕是连汤都喝不上。公司募集 6.38 亿元砸向新产能,要是市场不买账,新增的折旧摊销就得把利润啃得干干净净。

  应收账款暴雷:纸面富贵背后的现金流危机

  翻开新广益的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的数字触目惊心:从 2022 年末的 1.6 亿元飙升到 2024 年末的 2.82 亿元,两年激增 76%。这账面上的"富贵",实则暗藏杀机。一旦下游客户资金链出问题,这些应收账款就可能变成坏账准备,直接吞噬利润。

  更诡异的是,公司存货也在持续增加,2024 年末达 9280 万元。在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增 1%的大环境下,这些存货随时可能变成"库存炸弹",计提跌价准备将进一步侵蚀利润。左手应收账款高悬,右手存货积压,新广益的现金流就像走钢丝,随时可能断裂。

  行业周期魔咒:靠天吃饭的宿命难改

  新广益的命运,几乎完全绑在下游行业的战车上。公司 70%以上的收入来自抗溢胶特种膜和强耐受性特种膜,而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柔性线路板(FPC)的生产。虽然 2025 年上半年 FPC 行业有回暖迹象,但消费电子市场整体疲软,一旦下游需求萎缩,公司业绩立马就得"跳水"。

  更糟的是,公司还把希望寄托在政策红利上。2024 年以来的汽车、手机消费补贴政策确实拉动了需求,但这种"政策饭"哪有长久的?一旦补贴退坡,下游行业立马就会感受到寒意,进而传导到新广益的订单上。这种靠天吃饭的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堪比纸糊的盾牌。

  管理隐患重重:扩张太快扯着蛋

  随着募集资金到位,新广益的资产规模将急剧膨胀,业务和人员也将大幅扩张。但公司的管理能力能跟上吗?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悬得很。苏州和安徽两大厂房项目转固后,折旧摊销压力陡增,要是新增产能消化不了,业绩立马就得变脸。

  更让人不安的是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虽然公司建立了治理结构,但实际控制人仍能通过表决权操控公司决策。再加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科技"光环,随时可能变成"高危"警示。

上一篇:
马勒代表团参观考察众捷汽车智能工厂,共拓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合作新空间
下一篇:
穆迪:授予腾讯控股(00700.HK)拟发行人民币票据“A1”高级无抵押评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