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代糖行业:传统产品稳中有升,新兴产品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25-09-13

随着消费者对低糖、低热量饮食需求的持续攀升,代糖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近日,我国主要代糖企业陆续发布上半年成绩单。在健康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代糖行业呈现“传统产品稳中有升,新兴产品蓄势待发”格局。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成熟产品保持稳定增长,阿洛酮糖等新型代糖产品成为行业新焦点。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代糖市场规模达58.3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赤藓糖醇以42%的占比主导市场,但阿洛酮糖单季度环比增速达67%,呈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

头部企业表现分化明显

保龄宝的减糖甜味剂业务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其实现收入3.72亿元,同比激增61.22%。其中,赤藓糖醇收入同比增长89.53%,结晶果糖收入同比增长50.57%,这两大产品贡献了公司主要增长动力。

金禾实业则凭借三氯蔗糖的龙头优势实现业绩回升。8月,公司宣布三氯蔗糖最低标准报价调整为每吨17.5万元(大包装),较底部价格每吨上涨7.5万元。其三氯蔗糖产品今年7月的市占率已提升至58%,较去年的37.36%大幅增长。

三元生物的糖醇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9.07%,其中,赤藓糖醇业务下滑明显。公司业务重点正加速转向功能糖类产品,相关收入同比增长7.52%。

赤藓糖醇供需恢复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各企业的利润变化与赤藓糖醇市场趋稳有关。

数据显示,赤藓糖醇和阿洛酮糖正成为现阶段国内龙头企业主要布局的天然代糖方向。在我国,随着需求的持续激增,赤藓糖醇产能快速上涨。到2023年5月,赤藓糖醇的国内年产能已达38万吨,远超全球实际需求。产能的扩张带动了价格“内卷”,赤藓糖醇产品价格一度从每吨4万元跌至每吨9500元。持续的“内卷”使得国内赤藓糖醇行业从2024年起便进入了去产能的阵痛期。

如今,产能过剩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赤藓糖醇行业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东晓生物研发中心主任王建彬介绍,此前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基本结束,部分2021年后新增产能已停产或转产。同时,随着市场的稳定,赤藓糖醇价格已经出现了小幅回弹。今年初,赤藓糖醇价格曾一度反弹至每吨1.3万元左右,目前报价多在每吨1万元上下。

三元生物、保龄宝等代糖企业的半年报对此有所印证,两者都表示赤藓糖醇供需已恢复平衡,但市场价格仍处于低位。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世界范围内对赤藓糖醇优点的认可,其在保健食品、烘焙、酒、口腔清洁、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仍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也正因如此,赤藓糖醇赛道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行业已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的竞争。例如,东晓生物在赤藓糖醇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努力,在缩短发酵周期的同时,将赤藓糖醇的纯度提高到了99.5%以上。

阿洛酮糖或成下一个增长极

与此同时,另一场竞争也即将开启。今年7月,备受行业关注的新型代糖阿洛酮糖获批。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阿洛酮糖或将接棒赤藓糖醇,成为代糖行业下一个增长极。

事实上,由于近两年赤藓糖醇市场波动,国内代糖企业已提前进行产品多元化,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阿洛酮糖产品的研发生产。目前,东晓生物、保龄宝、三元生物、百龙创园等代糖企业都在针对阿洛酮糖实施大规模扩产。

百龙创园采用自主研发的酶法异构技术,其山东基地年产5000吨生产线自2023年投产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转,产能利用率达120%,产品出口占比超70%。保龄宝则通过合成生物学突破,提升菌种转化率,其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1万吨产能已于今年二季度投产,主要供应可口可乐、元气森林等战略客户。三元生物采用双酶法工艺,凭借赤藓糖醇产线改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了年产能3000吨,并与中粮集团合作开发阿洛酮糖-膳食纤维复合产品。金禾实业另辟蹊径,重点布局高纯度药用级阿洛酮糖,其安徽工厂采用连续结晶技术,产品主要面向糖尿病特医食品领域。

技术路线的差异直接反映在毛利率上:百龙创园因规模效应和出口溢价保持65%以上的毛利率;保龄宝凭借大客户锁定协议,毛利率稳定在58%左右;三元生物通过成本控制,将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而微元合成和中粮集团等新兴品牌采用一步发酵法,将生产成本降低50%,可能引发新一轮技术迭代。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过去转化率较低,阿洛酮糖的生产成本远高于赤藓糖醇,但随着技术不断升级,阿洛酮糖的转化和提取效率显著提升,但相较于赤藓糖醇,阿洛酮糖的价格仍然较高,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仍有待观察。

《中国食品报》(2025年09月15日06版)

(责编:杨晓晶)

上一篇:
新华网丨数字浪潮革新传统车间 老工业基地走出新发展路径
下一篇:
中国中煤陆续推进超8个大型绿氢项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