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罚款6100万,增速却冲进股份行第一!恒丰银行为何“冰火两重天”?
发布时间:2025-09-14

  >巨额罚单与业绩高增长同时降临,这家正在冲击上市的银行,正上演着一出悲喜交加的复杂剧情。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又一笔千万级罚单落地——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数罪并罚”,被处以6150万元罚款,王洋、魏会敏等多名相关责任人也一同领罚。

  

  出乎意料的是,随着2025年各家银行中期业绩的交卷,恒丰银行却答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半年度成绩单: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三大增速全部冲上股份行第一,净利润增速也高居第二。

  一边是监管重拳砸下,一边是业绩高歌猛进,恒丰银行到底怎么了?

  先来看这组让同业瞩目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恒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长11.52%;

  利息净收入109.63亿元,增长9.15%;

  中间业务净收入14.53亿元,增长7.6%。

  这三项关键指标的增速,在全部股份制银行中均排名第一。此外,实现归母净利润30.04亿元,增速达7.29%,排名股份制银行第二。

  从增长动能来看,对公贷款投放和中间业务发力成为主要推动力。经历多年资产重组和风险化解,恒丰银行终于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恒丰过去几年‘刮骨疗毒’,现在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短期增速领先有其合理性,但能否持续才是关键。”

  与亮眼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恒丰银行依然严峻的合规形势。

  此次6150万元罚单并非偶然。细数近年来恒丰银行的监管处罚记录,可谓“屡罚屡犯,屡犯屡罚”:

  -业务管理不审慎: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多次发现风控漏洞

  -数据报送不合规:监管数据质量存在突出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用户投诉量持续高企,信用卡和理财业务是重灾区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央汇金等“白衣骑士”退出后,恒丰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A股上市审核日益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背景下,恒丰银行在这方面表现令人担忧。

  万得ESG评级显示,恒丰银行在多个关键议题上排名靠后:

  -环境社会风险审查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董监高治理水平

  -反贪污腐败机制

  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方面,相比同业纷纷推出创新产品,恒丰银行明显落后。这对于正在冲刺上市的公司来说,可能成为一个“隐形地雷”。

  6月30日,恒丰银行两位高管的任职资格获批,标志着“一正四副”的新管理层格局正式成形。

  这支新团队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

  三大优势:

  -业绩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历史包袱逐步化解

  -资本实力得到增强

  四大挑战:

  -合规风控问题尚未根除

  - ESG治理水平落后同业

  -盈利能力指标仍处行业中下游

  -上市审核面临更严格要求

  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恒丰银行能否上市成功,关键不在业绩增速,而在于能否证明自己已经建立了持续合规经营的能力。一次罚款6150万,说明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对于恒丰银行而言,要实现成功上市并获得市场认可,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立即补牢合规短板:将合规要求嵌入所有业务流程,建立全链条风控体系,避免“带病冲刺上市”。

  全面提升ESG治理: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弥补公司治理漏洞。

  夯实客户服务基础:建立高效的投诉应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从根本上减少投诉量。

  找准差异化定位:借助山东经济大省优势,深耕产业金融、海洋金融等特色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

  恒丰银行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业绩高增长的“喜报”,一边是监管重罚的“警钟”。

  对于银行业而言,恒丰银行的案例再次印证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合规经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没有质量的发展,速度再快也是空中楼阁。

  

  新管理团队能否带领恒丰银行实现真正的“涅槃重生”,行业仍在拭目以待。

上一篇:
募资90亿,央企巨无霸电建新能源冲刺IPO
下一篇:
硬科技投向标|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光芯片企业优迅股份IPO将于9月19日上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