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金属镍:格林美、华友钴业、盛屯矿业、中国中冶,谁的潜力大?
发布时间:2025-09-13

  “镍疯了”这仨字,上周刚刷爆了朋友圈。

  可真正让人心跳加速的,不是金属盘面突然翻红,而是朋友圈里那位做期货的哥们儿,手里那张不起眼的华友钴业空单,一夜之间亏了40个点。

  他说得特平静:“镍涨,不是因为它贵,是大家突然意识到,以后造电车、造机器人、造火箭都得用它,钱袋子得提前搬家。

  ”一句话点醒一帮潜水的人——镍不是涨,是价值重估在提前抢跑。

  格林美那条15万吨的产线,在印尼靠海的湿法坑里昼夜轰鸣。

  听起来像个冷冰冰的数字,其实背后更像一场赌局:把废旧电池拆成渣,再从渣里重新炼出镍,每吨成本比别人低800美元,省下来就是利润。

  今年上半年他们多出了4.4万吨金属,相当于一夜之间多了半条新产线。

  朋友圈有人开玩笑,说格林美老板现在最大的烦恼,是把旧手机里的镍抠干净的速度,赶不上新电车往外蹦的速度。

  再说华友钴业,路子野得很。

  别人的镍只是镍,华友的镍前面要加两个字:电池。

  印尼华飞、华越两个项目把镍、钴、锂穿成一根项链,绕在宁德、特斯拉的脖子上。

  20万吨产能听起来不吓人,真正吓人的是下游车企排着队提前锁价,一锁就是三年。

  有朋友在采购群里吐槽,想多拿一千吨电池级镍,得先签“排他协议”,连喝酒都不好使。

  盛屯矿业的玩法更像闷声发财。

  RKEF炉子一开,红土直接烧成亮晶晶的镍铁,贵州那30万吨电池级硫酸镍就像提前埋好的伏兵。

  上半年净利率能做到9.5%,说穿了就是一条:用别人两倍的电费,炼出三倍利润——全厂屋顶光伏加余热回收,省下来的电费直接塞进盈利里。

  财务部门的人亲口跟同行吹牛:“我们烧的不是矿,是阳光。

  ” 中国中冶反倒有点像老派的国企大哥,端着126万吨镍、7800万吨矿石的饭碗,稳得不像话。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瑞木项目,已经整整七年没有停产一天,稳到隔壁的巴新兵哥哥都拿它当发工资的风向标。

  低净利是它唯一的短板,可当别家忙着借钱扩产时,它的现金流能直接把一条深海管道铺回中国,这份底气,别的玩家学不来。

  看完一圈,最容易被误会的其实是ROE的排序:盛屯7.44%排第一,华友7%次之,格林美3.5%,中冶只有2.3%。

  可别急着下结论——盛屯的高净利是省出来的,华友的均衡是绑出来的,格林美的高杠杆是把未来当现在花,中冶的稳健是用国家背书换来的。

  换句话说,谁更安全,就看你口袋里是短期想翻倍,还是三年后要稳收息。

  有人算过,一辆ModelY要用到36公斤的镍,一个人形机器人用镍大约9公斤。

  以后如果路上跑一亿辆电车,屋里再蹲五千万个机器人,全球年新增需求直接干到500万吨。

  印尼那几家炉子再冒烟,也只是刚刚够塞牙缝。

  剩下的增量,要么靠回收,要么靠技术把红土炼电池的魔法再打折。

  聊到最后,留下个不算结论的结论:镍的涨价从来不是价格的狂欢,是一场资源筹码的重新洗牌。

  手里有矿,不等于高枕无忧;能烧得比别人便宜、回得比别人快、绑定下游的脖子,才是真正的通行证。

  下一波行情启动前,与其盯盘,不如想想,自己到底想押注哪一种生存方式——是想在海边晒着太阳的盛屯,还是把整条产业链挂在自己脖子上的华友,亦或是赌一把格林美拆电池能拆出下一个矿山

上一篇:
英国森宝利确认与京东洽谈出售Argos
下一篇:
希荻微乘AI东风,模拟芯片龙头加速突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