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码头到船厂 长江口畔书写 “活力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12

长江口的上海外高桥外港海通码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一整车滚装码头。

9月11日下午,一艘大型汽车滚装船泊在岸边,各种颜色的汽车在移车司机的驾驶下正“鱼贯而出”,准备驶入旁边可容纳数万辆车的堆场,等待下一次的“整装出海”。

(长江沿线内贸船通过“水水中转”模式满载国产出口车辆运抵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

数据显示,2024年,海通公司“两港三地”全年吞吐量达363万辆,年汽车吞吐量首次登顶世界第一。近年来海通码头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验九科科长陈佳表示,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积极发挥口岸监管优势,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国产车通关效率,全力保障国产汽车出口平稳优质发展。

陈佳介绍,目前,外港海通码头拥有国际汽车滚装航线15条,通达131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港口。2025年1-8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累计监管外港海通码头出口96.27万辆,同比增长19.35%。

这些从海通码头驶向全球的中国汽车,背后离不开强大的“中国制造”产业链支撑。而在不远处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正是这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从巨轮的钢铁骨架到精密的动力系统,这里诞生的一艘艘“海上移动堡垒”,正为汽车出海搭建起更广阔的航运通道。

走进外高桥造船占地6000平方米的重型堆垛立体仓库,记者看到数辆移载式穿梭车正在进行货物存取,据现场负责人介绍,仓库实行智能化立体管理,与传统的仓促模式相比,可大幅提升仓储物流运营效率,场地空间利用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作业风险。

(重型堆垛立体仓库内的移载式穿梭车正在工作)

这种对效率与创新的极致追求,早已融入外高桥造船的发展基因。成立于1999年的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发展至今已成为业内极具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和影响力的造船企业之一。2023年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命名交付,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于2025年4月28日完成起浮,标志着我国大型邮轮建造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在民船领域,“SWS-散货船”、“SWS-油轮”、“SWS-集装箱船”已成为国内建造数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中国船舶出口品牌。公司累计完工交付好望角型散货船超330艘,占全球船队份额16.7%,排名位居全球第一;顺利交付全球首艘LNG双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和世界最大的第二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VLOC)。公司7000箱集装箱船订单全球细分市场位居第一,阿芙拉成品油轮手持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超17%,细分领域全球第一。此外,公司还交付了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15.8万吨苏伊士型油轮、10.9万吨冰区加强型阿芙拉型油轮及18000TEU、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一大批明星产品。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预计明年3月出坞)

“这26年来,我们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向世界一流水平学习,将好的经验做法慢慢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徐沙如此解释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这些年来如何以一艘艘国之重器突破技术壁垒,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到全球领先的绿色船舶,将“中国智造”的铭牌刻进深蓝。

长江奔涌,潮起东方。东海之滨,从码头驶出的每一辆车、船坞造出的每一艘船,都在一笔一划勾勒着“活力中国”的鲜活轨迹。

举报/反馈

上一篇:
圆桌对话: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AIGC与智能体的关键挑战与破局路径
下一篇:
刘波副司长会见中国大唐集团国际业务部副主任赵晓菲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