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顶级VC,在外滩大会"反向路演"
发布时间:2025-09-12

  原创 陈济深 观察者网 上海 文 观察者网 陈济深 “今年是AI产业大年,创业者数量和素质都有显著提升,现在不是创业者卷,是投资人很卷。

  ” 蚂蚁集团副总裁纪纲的一句话,点明了2025外滩大会上这场创投Meetup的热度——在这里,手握资本的顶级投资人们,正围着“实干派”硬科技创业者问个不停。

  这不是那种“递张名片、加个微信”的路演活动——AIGC、具身智能、智能硬件、芯片及设备四大核心赛道32个经过层层筛选的优质项目、8家顶级投资机构,凑在一块儿是来“聊真的”:创业者带技术细节,投资人带赛道判断,主办方蚂蚁战投则张罗着生态场景的精准对接。

  今年的外滩大会,不止“聊趋势”,也搞“帮落地”。

  资本不看“技术多炫”,看“能不能解决真问题” 在Meetup上,无论是机构的筛选标准还是创业者的路演方向,都清晰地反映出硬科技创投的核心趋势:资本的目光已从对“技术概念”的追捧,转向对“商业落地”的务实押注。

  随着以AI、具身智能、芯片等为代表的硬科技投资已进入下半场,单纯的技术参数不再是核心议题,能否解决真实世界的痛点、能否找到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成为了投资人评估项目价值的关键标尺。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对观察者网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具身智能提供了结构性的行业机会,任何硬件都能够结合AI重塑一遍,这将带来极大的创业机会。

  ”对AI时代下中国能否走出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巨头,王啸对此充满了信心。

  “中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有最努力的创业者,未来10年,将会有数百家宇树、大疆级别的公司在中国出现。

  ” 华登国际管理合伙人王林则揭示了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机会:“以前中国做半导体非常大的概念是进口替代,(但现在)被逼着中国的晶圆厂要想办法走自己的路…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非常多新的设备、材料、架构、工艺这方面中国本土的伙伴支持他,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

  ” 更加广阔的前景也意味着机构对于“早期硬科技创业”的门槛已经悄然提高。

  相比前几年一个概念配上一个PPT、一段Demo,甚至仅靠一个华丽的创始人背景就有可能拿到丰厚融资的时代,如今的创业者被要求具备“技术+商业+社会认知”的综合能力。

  翻看本次参会的32个项目,没有一个宣称“我要做通用大模型”,反而都踏实地聚焦于垂直行业。

  例如,光粒科技从AR游泳眼镜切入,探索消费级智能硬件的落地场景;无界方舟则推出集成“隐私补丁”技术的多模态大模型;柳叶刀机器人则帮助医生完成更精准的手术;寒序科技的芯片专攻“云计算能耗高”的难题。

  这种务实的态度,也代表了蚂蚁战投部和投资人们的共识:硬科技创投“不追虚的”,Meetup就是来搞“精准对接,助力落地”。

  硬科技创业,从“会讲故事”到“会写代码” 随着AI的迅猛发展,对于硬科技创业团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客往往是所有创业公司最核心的任务,甚至出现了著名的互联网段子:“我们创业团队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写代码的人”。

  而在AI时代,过硬的产品则成为了投资人的共识,对于创业团队技术负责人素质决定了团队的下限和上限,会“写代码”成为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总裁纪纲表示,这一轮创业,技术的浓度也明显提高,创业团队里至少要有一位创始人非常懂技术。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强调链接,现在的创业则更看重端到端交付的能力,对于团队技术实力和产品定义能力的要求显著提升。

  从“广撒网”到“手术刀”,精准对接让创业者“少走弯路” 在Meetup现场,极逸科技负责人谭凯向观察者网展示了游戏开发者使用其公司自研游戏引擎开发的游戏。

  谭凯介绍道:“这款游戏除了玩法外,剩下的内容全部由公司自研游戏引擎AI生成,通过AIGC素材,原本行业内3500一段动画,400做一个动作的价格被打到了百元量级,这款游戏8人团队15天开发上架,不仅极大的提升了效率,也为中小开发者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谈到创业谭凯表示,AI创业不能只有概念没有产品,能落地才是王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名为“脑洞怪物大乱斗”的游戏已经在微信小程序上架,所有人都可以直接体验。

  投资人的要求更高,反而让真正扎根垂直应用的创业者获得了更多机会。

  在这次Meetup上,八家顶级机构投资人不仅术业有专攻,而且投资意向和需求都非常明确。

  九合创投关注AI+娱乐/医疗,峰瑞资本深耕AI医疗,而中科创星则专看芯片底层技术。

  这样的设置,让创业者不用再“跟卖奶茶的聊芯片”,可以直接找到“懂自己赛道的人”,省去了大量沟通成本。

  “‘1对1深度对接’模式与传统行业展会相比,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度、深度和效率的三重提升。

  ”是石科技创始人毛运航表示,“传统展会更偏向广泛曝光,而深度对接会如同‘手术刀式’的资源匹配。

  ”。

  值得注意的是,是石科技和同样参加路演的太初电子,均由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孵化,在业务上更形成了上下游的协同效应。

  太初电子作为上游,专注于研发国产AI芯片和高密液冷智算集群等硬件基建;而是石科技则作为下游,其HAI超智融合计算平台能够对多元算力进行调度和分发优化,已经在高端制造、能源等领域落地,例如航空发动机的模拟仿真本来需要半年到一年,目前优化到了以天为单位就可以完成。

  一家做强硬件基础,一家做优算力服务,共同构成了国产算力生态的关键环节。

  作为蚂蚁集团蚂上创业营第六期学员,太初电子COO乔梁对观察者网表示:“虽然芯片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但是芯片架构和计算模式的判断是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的。

  此次参与Meetup,希望能够拓展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的应用场景深入融合,打造新一代行业计算系统平台。

  ” 上海的底气:不只“聚项目”,更能让项目“走得通” 这场高效务实的创投对接会,也是上海科创生态的一个缩影。

  这里的底气,不只是能聚集多少前沿项目,更是能让这些项目“落地后走得通”。

  上海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顶尖的人才储备、领先的政策支持,还有像外滩大会Meetup这样的“桥梁”,能够把技术、资本、场景真正串联在一起。

  虽然对于初创团队要求提高了,纪纲却认为创业者们不用担心行业竞争。

  他对创业者们的建议非常实在:“行业上升期的时候,尽量多融资,但一定要谨慎花钱。

  活下来、活得久,非常关键。

  比如具身智能行业,15年之后,可能每个家庭都有至少1-2个机器人。

  这个前景是非常巨大的,要先确保你的创业项目能撑到这个市场成熟之时。

  ” 对于本次活动,纪纲则坦言,蚂蚁在接触大量早期创业团队后发现创业者普遍需要“定战略,找资金,找人才”,无论是蚂蚁的“蚂上创业营”还是本次“创投Meetup”,都是希望为硬科技早期项目提供直连顶级机构的窗口,帮助更多的项目成长。

  未来,当人们提起“AI落地中心”,或许会首先想起上海。

  这并非因为这里诞生了多少通用大模型,而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能让无数“解决小痛点的硬科技项目”活下来、并茁壮成长的生态。

  正是这些帮助特殊儿童的“小枣树”、辅助医生的“柳叶刀”、提升产业效率的“是石”与“太初”们,共同构成了上海科创生态真正的活力与韧性。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顶级VC,在外滩大会"反向路演"》 阅读原文

上一篇:
罗东川率团赴北京市考察重点企业
下一篇:
中国化学二化建:以实干担当赋能山西高质量发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