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学习平板的全生命周期延伸:从K12学龄段至成人教育
发布时间:2025-09-12

洛图科技(RUNTO)发现,今年以来,中国教育硬件市场开始走向“更垂直、更细分”。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学习平板产品,继幼小市场之后,其覆盖的应用场景开始扩展至考研、考公、以及职业教育等。

比较典型的有,高途发布考研Pad,中公上线AI就业学习机、正保会计网校推出正保财会学习机等等,这些特定领域的专用学习平板产品反映了其应用市场从K12向全生命周期的延伸。

2025年主要品牌垂直领域学习平板新品信息

信息来源:洛图科技(RUNTO)整理

市场特征:主流大屏、内容壁垒溢价、私域流量渠道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全渠道数据显示,中国学习平板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334.2万台增长到了2024年的592.3万台,复合增长率为21%;预计2025年的全年规模将达679万台。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主要以K12教育内容为主。成人学习平板的密集上市,反映了学习硬件的使用场景逐渐向职业教育覆盖,同时也意味着教育方式从通用工具向垂直化精细化解决方案的转型。

相比于传统的“通用型”学习平板,这些垂类产品在内容预装、AI适配和隐私保护上更具针对性,避免了用户在海量APP中寻找资源以及额外付费的痛点。

在屏幕尺寸方面,成人学习平板多以11寸及以上为主,尚与“通用型”学习平板保持一致。2025年上半年,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中国学习平板线上市场中,11寸及以上产品的销量占比达到了79.4%。

在价格方面,今年上半年,2000-3999元是传统学习平板市场主流的价位段,其销量份额超过了50%;而5000元以上价格段的销量份额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为12.7%。

成人学习平板则聚焦在2500元以上市场,多款产品定价于6000元上下。这说明,其凭借更专业的内容壁垒和用户的刚性需求,形成了独立于主流市场之外的定价体系。

在销售渠道方面,“通用型”学习平板目前以线上电商为主,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占比达到了71.2%;而成人学习平板则高度依赖私域流量池,上半年在电商平台的监测销量还不到千台。

底层逻辑:需求、技术与供应链的多重共振

洛图科技(RUNTO)分析师刘定坤认为,成人学习平板崛起的底层逻辑包含了市场潜力、用户痛点、供应链成熟与AI技术催化等多个方面。

庞大考生的刚性、精细化需求是核心动因。根据教育部等相关机构数据显示,考公报名人数从2023年的194.8万人增长至2025年的341.6万人;2025年的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接近400万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32.9万人。

庞大的报考人数意味着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招录考试培训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05亿元,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培训市场规模分别为202亿元、174亿元和129亿元。

2023-2025年中国主要招录考试报名人数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整理,单位:万人

这些考生不仅需要海量的学习资料、专业的培训讲解,更渴望高效、精准的学习工具。例如,考公学员需要海量真题和时效性强的政策解读;财会从业者追求实操模拟和多场景适应;考研生则强调跨学科整合和心理辅导。但传统纸质资料和通用APP已无法满足“随时刷题、精准纠错”的需求,垂类的成人学习平板正好填补这一空白。

中国供应链的成熟大大降低了硬件准入门槛。中国智能平板硬件供应链已高度本土化、现地化。屏幕、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的自给率超过80%。显示屏幕由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主导;芯片则主要由联发科、海思等供应;代工厂聚集在珠三角经济圈,且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处在超高水平位。这些因素给了职教就业服务商们敢于跨界做硬件的底气。

AI大模型赋能是催化剂,也是关键支撑。一方面,AI大模型的调用成本下降,教育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将AI能力集成到产品中;另一方面,通用大模型与教育专业大模型的融合,实现了学习路径的个性化推荐、智能分析等功能。在考公场景中,AI可基于用户历史答题数据,自动筛选高频考点;在财会场景中,AI则能模拟不同行业的账务处理场景,通过多维度数据输入生成实操反馈报告。

总结来看,洛图科技(RUNTO)认为,接下来,成人教育产品在整体学习平板市场中的规模扩张与渗透率提升将呈现渐进态势。市场更应该关注的是,通过“硬件+内容+AI+服务”的深度耦合,正在重构教育硬件的价值逻辑,即教育需求将从标准化向更深度的个性化迁移。

近期,洛图科技(RUNTO)即将联合中国市场头部厂商,发布《智启未来,学赋新生:2025中国AI学习平板市场发展白皮书》,敬请关注。

原文标题:学习平板的全生命周期延伸:从K12学龄段至成人教育

上一篇:
房地产行业:深圳二手过户增33%,上海挂牌8宗地块
下一篇:
天合光能连签储能大单,光伏龙头纷纷发力光伏储能一体化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