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京城房企一哥,蹭成了妖股
发布时间:2025-09-12

  今年六月份,机器人网红企业——宇树科技,完成了C轮融资。

  它从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资本以及老股东手上,拿到了将近7亿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20亿。

  这个月,在社交媒体上,宇树科技高调地宣布了上市计划——

  今年第四季度,它就会向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宇树科技半遮半掩,对外披露过一些财务数据——

  据说,它现在已有上千名员工,年营收超过10亿。

  从2020年开始,每年都保持了盈利状态。

  在宇树科技的营收结构中,去年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占比,分别为65%、30%和5%。

  有人作过统计——

  2024年,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年销量达到了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七成,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台。

  热辣滚烫的科技网红企业,让资本市场沸腾,竞相追逐。

  最近,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的小道消息,又搅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

  即将IPO的宇树科技,正在寻求500亿的上市估值。

  估值从120亿陡然窜到500亿,科技的泡泡吹得更大了。

  十一弟没有找到这则传闻的出处,宇树科技却专门站出来,作了澄清——

  “目前公司内外至今没有讨论过IPO估值的事情,相关估值信息不实。”

  传闻真实与否不重要,但500亿上市估值,就这样结结实实地打在了宇树科技身上。

  在A股市场,蹭上了宇树科技上市概念的相关企业,掀起了一波涨停潮。

  万万没想到,这其中还有一家房地产企业——

  首开股份。

  从宇树科技高调宣布上市那天起,首开股份连涨了8个交易日。

  其中,它有7天被封在了涨停板上。

  目前,首开股份在A股的市值,已经涨到了142亿。

  十一弟算下了,最近短短8个交易日,它的股价就翻了一倍以上。

  在整体行情一片低迷的房地产板块,首开股份硬是独立走出了一波大牛市。

  连收6个涨停板以后,直到昨天,首开股份才对外作了风险提示——

  “近期公司股票涨幅明显偏离同行业及大盘,但是主营业务、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经营环境与前期相比,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在风险提示中,首开股份提到了对宇树科技的投资。

  在首开股份名下,有一家非全资子公司——北京首开盈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大约63%。

  十年前,首开股份提出了一个战略——城市复兴官。

  这一年,首开盈信注册设立。

  它最初设立时的业务定位,是围绕房地产上下游开展投资业务的平台——

  旨在协同房地产主业,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助力集团从开发商向运营商转型。

  一开始,首开盈信聚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它联合业内投资经验丰富的合伙伙伴,选取具有改造及增值潜力的办公、商业及公寓等物业,通过买入-修复-退出的方式,使物业重新焕发价值,同时带来租金增长,创造投资回报。

  从增量开发到存量改造,首开股份自以为找到了一个新的风口。

  但这一轮房地产行业调整,市场不景气。

  若继续投入资金大量收购改造存量物业,其实很难找到接盘的买家,解套退出。

  于是,首开股份把一部分资金,从房地产板块挪到了科技行业。

  首开盈信通过出资参股一支基金——金石成长股权投资(杭州)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的少量股权。

  十一弟查了下,首开盈信对金石基金的出资份额,大约6.5%;金石基金持有宇树科技的股权,不到4.8%。

  这样算下来,首开股份通过首开盈信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的股权比例,仅为0.3%左右,非常低。

  首开盈信对金石基金的出资,属于财务性投资,对基金决策运作没有任何控制权和影响力。

  但就靠着蹭上宇树科技0.3%的股权,撬动了首开股份74亿市值的拉涨。

  A股市场,还真是四两拨千斤。

  其实,稍微有点理性的投资者,应该都能看出来——

  首开股份对宇树科技的这一丁点股权投资,根本算不上重大利好,顶多是个小彩蛋。

  不过,诡异之处在于——

  没人知道,首开股份辗转间接投资宇树科技少得可怜的0.3%的股权,究竟是被谁别有用心地扒拉出来,卖力炒作。

  《基督山伯爵》里面有句名言——

  谁得益,谁就是凶手。

  这几天,谁在大手笔买进卖出首开股份的股票获利,谁就是让它蹭上宇树科技上市概念的始作俑者。

  首开股份的大幅上涨,只有热点炒作,没有基本面支撑。

  今年上半年,首开股份还在亏损中,净亏损逾18亿。

  去年,它亏损超过81亿;2023年,亏损超过63亿;2022年,亏损将近5亿。

  过去三年半时间里,首开股份累计亏损多达168亿。

  作为北京市属国资开发商,首开股份是曾经的京城房企一哥——

  2021年,它连庄了北京楼市销冠,全年销售额629亿。

  去年,首开股份在大本营的销售规模,已经萎缩到了230亿,跌至行业第五。

  到上个月,它在北京的销售额,只有75亿,跌出了行业前十。

  业绩下滑、盈利亏损,首开股份还面临着流动性压力——

  到上半年,它背负的有息债务,大约819亿。

  其中,将在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超过173亿。

  首开股份手上的现金资源,只有154亿,甚至覆盖不了短期债务。

  最近,它又从母公司——首开集团手上,通过永续债融资的方式,拿到了30亿资金。

  如果没有国企的身份光环和信用背书,以首开股份现在的销售业绩和财务状况,换作其他民营房企,这会儿早就趴窝了。

  可它不仅活着,还蹭上了科技网红企业的热点,股价坐火箭一样地蹭蹭往上涨。

  今天,首开股份又被封在了涨停板上,市值已经翻番了。

  果然,A股遍地黄金——

  牛市来了,哪怕是房地产企业,也能硬生生炒成妖股。

上一篇:
广州谷东智能突破PVG光波导,AR眼镜即将进入千元级市场
下一篇:
中广核1GW海上风电场并网试验技术服务开标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