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从这家城商行的脱颖而出,看中国经济活力版图
发布时间:2025-09-12

  在国内城商行赛道上,江苏银行业绩夺目:

  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达4.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16%,营收和净利润也均实现稳定增长,三项数据均位居国内城商行首位。

  在今年银行业净息差逐年走弱,信贷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江苏银行仍然实现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同时资产质量也位居国内城商行前列。

  这背后既有江苏银行全面服务国内经济活跃地区,同地区经济共荣共生的原因,也源于他们在业务、风控、科技等各个维度的深厚内功。

  

  

  区位优势是江苏银行的重要市场基础。江苏银行主要业务集中于经济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江苏,辐射全国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独特。

  作为江苏本土城商行,江苏省区域是其基地市场,该省GDP位居国内第三位,是国内经济活力最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特别是制造业和科创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对于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为江苏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江苏银行始终把本省的金融服务做深做实,用他们的话就是“认真履行地方法人银行职责,全力支持所在区域‘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报告期末,在江苏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中,江苏地区贷款余额占比84.06%;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8.90%,基础设施贷款较年初高增31%,深度参与“1650”产业体系建设,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专项授信。

  

  在巩固江苏省内根据地的同时,公司在长三角(不含江苏)、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贷款占比均较年初有所提升,区域布局持续深化。

  而这些区域都是国内经济火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江苏银行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些地方的发展红利。

  

  作为银行业的“生命线”,江苏银行的风控能力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截至6月末,不良率0.84%,较年初再降0.05个百分点,连续9年下降;拨备覆盖率331.02%,高出行业均值120个百分点。

  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体,大家一般会认为,规模增长一定会带来资产质量的下降。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江苏银行而言,却做到了最佳平衡,这种“双优”表现源于江苏银行领先国内银行业的科技风控体系,其独创的“2+5+N”风控体系——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控网。

  

  作为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先行军”,江苏银行自主研发了“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加速推进了风控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江苏银行的长远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在金融科技赛道上,江苏银行也始终领跑。

  其自主研发的“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已落地近20个场景,在业内率先完成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场景落地的高效转化。

  

  图源:中科曙光公众号

  通过“智慧小苏”赋能,该行的智能合同质检准确率超95%,贷款审批周期从5天压缩至2小时;智能文档助手使客户经理尽调效率提升42%,每年节省工时1.5万小时。

  据媒体报道,江苏银行的“客户全生命周期旅程经营平台”“用户中台项目”在2024年分别获得“数字运营优秀案例奖”和“基础设施优秀案例奖”,展现了江苏银行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

  据了解,江苏银行的用户中台可以实现多系统用户身份统一管理,企业客户签约流程缩短70%。

  这种科技赋能直接体现在业务效率上,其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2100万,月活用户超750万,稳居国内城商行首位。

  江苏银行以APP和“随心办”小程序为入口,强化企业微信、手机银行等渠道间协同,整合对公服务渠道,统一体验。

  可以说,江苏银行的数字化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真正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江苏银行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创收能力,主要源于在业务布局上展现出教科书级的多元化能力。

  对公业务作为“压舱石”,上半年对公贷款余额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贡献了91.7%的贷款增量;绿色金融更是独树一帜,绿色投融资规模突破7200亿元,落地全国首笔“环基贷”“水权贷”等创新产品。

  

  零售业务则扮演“增长极”角色。今年国内消费市场不振,零售信贷需求疲软是行业共性,但东方证券研报数据分析,江苏银行零售贷款余额仍实现较年初增长3.07%,与去年同期相比重回正增,其中个人消费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77.2亿元,贡献了超85%的个贷增量。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银行财富管理规模(AUM)突破1.59万亿元,半年新增突破1600亿元,创历史新高。财私客户数突破11万户,其中董监高财私客户同比增长超20%。

  养老金融品牌“苏银养老”发行专属借记卡超100万张,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破120万户。

  可以说,对公和零售就是江苏银行的左膀右臂,很难说哪个更强或更重要,就像摩天大楼里面的“阻尼器”一样,能够让江苏银行的发展更为稳定。

  上半年江苏银行中间业务同步发力,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1.86亿元,同比增长5.15%,托管业务、信用承诺业务贡献主要增量。

  这种“对公稳基本盘、零售拓空间、中收提价值”的结构,使江苏银行在行业分化中保持韧性。

  在江苏银行的对外交流活动中,其管理层表示,江苏银行的发展思路就是“不求最快,但求最稳”,每一个板块都要精耕细作,互为补充,这才是江苏银行能够逆周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金融投资是银行机构的重要业务板块,也是国内固定收益产品的最大交易方,所以我们对于银行的金融投资业务毋须存在偏见。

  事实上,江苏银行近年在金融投资板块上一直比较稳健,既不过分依赖,也不刻意压缩,而是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交易策略。

  面对资本市场波动,江苏银行坚持“稳健+灵活”的投资哲学,均衡发展资金、同业、托管三大业务。2025年上半年末,江苏银行金融投资资产余额188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8%。

  

  上半年江苏银行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实现投资净收益79.6亿元,占营收17.74%,推进投资交易化多元化转型,丰富投资收益来源。

  正如行长袁军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我们始终关注经济基本面,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江苏银行的投资策略既规避了市场风险,又为业务扩张提供弹药。

  从2016年上市时的1.8万亿资产到2025年的4.79万亿,江苏银行用九年时间完成了从区域银行到综合金融枢纽的蜕变,背后离不开江苏银行风控、科技、业务结构等维度的多年耕耘。

  真正的行稳致远不仅要有爆发力,更要有穿越周期的耐力。而江苏银行,显然已做好了长期奔跑的准备。

上一篇:
长城汽车Hi4越野混动技术行业嘉奖不断,搭载车型受市场好评
下一篇:
自治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等工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