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硬折扣模式是品质与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5-09-12

  近期,多家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硬折扣线下门店。

  随着电商平台持续加码,硬折扣模式不再仅仅是短期的价格竞争,而将成为一场围绕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能力与精细化运营的长期较量。

  此外,零售生态有望趋向“多态融合”发展。

  硬折扣超市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成为电商平台获取增量用户的重要途径。

  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推动电商企业通过折扣业态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降低履约成本。

  新老玩家进入低价赛道 京东、美团、盒马、物美等企业重兵布局的硬折扣超市密集落地,零售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然加速。

  7月末,硬折扣业态“物美超值”首批6家门店在北京同步开业,覆盖西城、东城、通州等区域。

  在运营模式上,物美超值的门店面积为800—1000平方米,库存(SKU)不超过1300款,自有品牌占比超60%,以“精而优”的策略切入市场。

  盒马开始战略转向,从决意放手X会员店后,其重心明显向硬折扣业态与下沉市场倾斜。

  8月底,盒马NB正式更名为“超盒算NB”,将“真实惠、够放心”作为口号,同步在江浙沪10城新开17家门店,发力硬折扣的决心显露无遗。

  据悉,超盒算NB的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比达到60%。

  8月29日,美团旗下折扣超市“快乐猴”在杭州正式亮相,主打“小而美”路线。

  据悉,快乐猴门店面积控制在800—1000平方米,SKU控制在1200款左右,以精准选品聚焦核心需求。

  8月16日,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落地河北涿州,开业首日便吸引近6万名顾客;半个月后,又有4家门店在大本营宿迁同步开业,四店首日累计涌入超30万人,创下京东折扣业态首日销售新纪录。

  专家认为,当前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需求激增,硬折扣精准匹配大众刚需。

  京东以供应链深度整合为核心,通过“规模化集采+自建仓储”模式掌控成本;美团依托本地生活流量入口,采用轻资产加盟模式快速铺开网点;阿里则聚焦生鲜品类,构建“基地直供+自有品牌”闭环。

  即时零售“带飞”硬折扣 目前,硬折扣已成为全球零售市场的新引擎。

  尼尔森IQ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速达8.2%,折扣产品增量销售份额增长61.1亿美元。

  《2025中国零售行业展望》指出,去年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

  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的硬折扣零售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贝恩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德国的硬折扣市场渗透率为42%,日本为31%,而目前国内的渗透率仅为8%。

  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性价比跃居消费者首要关注点,超七成人群期待“好品质不买贵”。

  国内的硬折扣零售仍然面临着用户覆盖面有限,与“便宜没好货”的用户心理绑定,也亟待一场行业破局的东风。

  比如,超盒算NB前身盒马NB为了与盒马鲜生的业态区别对待,没有线上配送业务,只服务周边社区,因此也限制了盒马硬折扣业务的发展。

  竞争核心低价不低质 从去年开始,各大超市里的商品价格都“卷”了起来。

  以950毫升的鲜牛奶为例,盒马、叮咚、奥乐齐、永辉超市都有低于10元的商品。

  在清美集团新开的品上生活,1元多一份的蔬菜出现在货架上。

  还有上过热搜的9.9元/瓶的奥乐齐纯粮浓香酒等,低价商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购物车中。

  相比传统的“平价超市”“打折超市”的主要靠不定期的商品折扣活动,或是临期商品优惠等吸引消费者,线下折扣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精简SKU、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选择。

  硬折扣的核心逻辑在于依靠品质加低价形成核心竞争力。

  硬折扣这种超市业态有效契合了当前理性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低价优质商品的需求。

  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有品质保障的商品,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这种明确的商业逻辑,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专家指出,电商平台的核心赋能在于以数据驱动供应链降本增效。

  电商平台通过消费大数据反向定制,减少库存损耗与中间环节;整合物流仓储资源,压缩履约成本;依托平台流量优势规模化采购,强化对上游议价能力。

  传统零售链路被重构为“短链、精准、柔性”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了低价不低质的闭环。

  多家电商平台将目光转向硬折扣超市的举措,促使零售业从“流量争夺”转为“效率比拼”。

  制胜关键在于供应链效率、运营精细度与场景布局——谁能真正做到产品低价不低质,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未来。

  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硬折扣业态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超过大卖场,甚至略高于便利店。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硬折扣”赛道将是持久生意还是昙花一现。

  专家分析指出,硬折扣模式反映出当前的消费需求是硬折扣商业业态存在的重要支撑,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背后有理性消费需求驱动的大背景,也有国家在消费品供应链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程度的加速提升,再加上面向硬折扣赛道的大量资本投入,硬折扣业态会有望成为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

  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行业口碑,避免被一些打着硬折扣幌子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影响。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09月12日07版) ( 责编:高 娜)

上一篇:
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亮相2025慕尼黑车展
下一篇:
监管再度“亮剑” 白银有色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