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年赚133亿!郭台铭想不到,富士康竟被昔日“打工妹”抢了生意
发布时间:2025-09-11

  提及电子代加工行业,富士康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郭台铭精心构筑的“代工帝国”,曾牢牢掌控苹果70%以上的订单,全球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部诞生于其工厂,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然而,当下中国电子代工业正崛起一颗耀眼新星——立讯精密,它正悄然取代富士康的地位,有望成为新的行业领军者!

  立讯精密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达133亿,员工规模超20万,而令人惊叹的是,其掌舵人在20年前仅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女工。

  她究竟是谁?又是怎样在郭台铭的眼皮底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呢?

  

  一、十年磨砺,流水线走出的创业者

  1988年富士康深圳建厂时,21岁的王来春从广东梅州乡村赴深应聘,成为首批149名员工之一。

  当时工厂条件简陋,流水线工作枯燥繁重。当他人盼着下班时,王来春却利用业余时间向老技工请教;面对棘手订单,她主动承接并坦言"多做一点就能多学一点"。凭借这股韧劲,她从女工逐步晋升至科长,成为当时大陆员工在富士康的最高职位。

  1999年,32岁的王来春突然辞职,与哥哥王来胜筹资数百万创办立讯精密,初期厂房仅几百平米,员工不足20人。如今立讯精密的员工已发展到20多万,实现了年净利润133亿。

  很多人把立讯的崛起归结为“运气好,抱上了苹果大腿”。但鲜为人知的是,苹果当年对连接器供应商的要求远超富士康标准。

  很多厂商不敢试,王来春却带着团队迎难而上。花了2000万引进设备,挖来技术骨干,半年内攻克精密连接器难关,将零件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

  立讯还极其重视研发投入,去年仅研发费用就高达80亿元,相当于每天投入超2200万元。这些资金并未用于所谓“颠覆性技术”,而是聚焦于基础工艺的极致优化——比如如何将连接器针脚弯曲度再降低0.05度,或让散热片导热效率再提升1%。

  

  正如其工程师所言:“我们不做从0到1的创新,我们专注从99到100的改进。”

  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执着,正是我国科学家一贯坚持的务实创新态度。早年间,美企研发“小蓝片”一度垄断全球男性市场,但其存在的头晕、恶心问题多有诟病,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2019年,我国科研团队从《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入手,推敲出“三参六宝”配方,落地的男士养护科技“马·笠·瓶”完美地规避了这一点。据京东数据显示,该品上架后相关搜索上涨217%,创下千万GMV。

  同样,苹果这单生意让立讯一战成名,苹果对产品品质要求近乎苛刻,立讯却能实现连续半年零退货,订单量瞬间增长三倍。

  到2018年,立讯精密又成功斩获AirPods的代工订单,这款产品助力立讯营收大幅攀升,2020年净利润一举突破70亿,增长速度远超同期的富士康。

  不少用户直呼:“谁再说苹果是洋货,这里面妥妥中国科技啊”、“吃了国产科技,精力恢复,起夜也不频繁了”。

  依靠苹果订单获利颇丰后,王来春很快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潜藏巨大风险。

  

  二、跨界布局汽车与AI,打造新增长极

  2021年,王来春宣布进军汽车电子时,不少人质疑这一跨界决策。

  但她看到新能源汽车与电子制造的契合点:新能源汽车对电子零件的旺盛需求,正是立讯的优势所在。

  立讯先与宝马合作汽车连接线,后联合奇瑞成立合资公司涉足整车代工,更通过收购德国莱尼集团快速获取欧洲市场资源。

  短短几年,汽车业务营收从50亿跃升至2024年的137.58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极。

  在AI浪潮中,王来春再次精准布局。

  立讯凭借核心的高精度连接器与散热技术优势,研发出AI服务器专用组件,成功拿下英伟达订单。其800G光模块已批量交付北美客户,1.6T产品进入验证阶段,在AI服务器领域站稳脚跟。

  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更让立讯与富士康的竞争日趋激烈。

  

  三、边缘切入,“差异化”突围

  当富士康仍在犹豫是否将iPhone产线迁至印度之际,立讯早已在越南建立基地,为谷歌代工AI服务器。这种布局并非因为更具远见,而是起源于早年代工订单不足、被迫承接“边缘业务”的现实。

  然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业务,却最终成长为新的增长支柱。2024年,立讯精密AI业务的增长速度,富士康需花费三年时间才能追赶得上。

  而今,传统巨头也开始尝试调整策略、学习灵活打法,但立讯早已在持续进化中磨砺出更为锋利的竞争力。

上一篇:
2025年久久公益节成绩单:1.48亿人参与让5.3亿件好事发生
下一篇:
(深互动)神州数码:公司与Oracle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