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中国光伏最惨两年,仍有公司市值翻倍
发布时间:2025-09-11

  “在当前体量下,光伏行业风险远胜以往!建议尽快调整,推动落后产能出清。”2024年年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在年中会议上做出上述判断、建议。

  近一年来,光伏制造业危机愈发凸显,对比2024年和2025年的A股光伏设备板块年中业绩,近8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由4760.1亿元人民币降至4143.9亿,同比降幅翻倍,净亏损则由14亿暴增至89.5亿,遭遇亏损的企业数量由33家增加至42家,同时行业销售毛利率由11.3%降至9.4%。而在号称“史上最强光伏中报季”的2023年年中,行业营收增速还接近60%,净利润高达702亿,销售毛利率22.5%,仅8家公司出现亏损。

  目前来看,业绩由盛转衰的节点是2023年四季度,当时,包括隆基绿能在内的不少企业都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单季亏损,多数亏损企业至今也未能扭亏为盈。

  同时,诸多产业病灶引发讨论,“反内卷”“去产能”“兼并重组”“行业出清”已成谈及光伏行业就会挂在嘴边的高频热词。

  不过,就像光伏股价先于业绩拐点暴跌一样,近三个月来,光伏股重新迎来了一波行情。

  根据Choice数据,光伏设备板块的历史高点出现在2022年8月,2023年2月到2024年9月几乎是一路走低,期间跌幅超过60%,此后进入震荡区间。而今年6月至今,板块异军突起,已实现近37%的涨幅。

  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光伏ETF,近三年收益跌幅高达48%,但最近一年收益提升了约36%,其中今年6月以来就贡献了约35%的涨幅,同期上证指数涨幅约16%,深证成指涨幅约28%。

  目前来看,市场之所以对光伏重燃兴趣,除了整体情绪的提振外,主要源于对包括硅料产能整合、限制低价招标等“反内卷”举措的押注,以及上半年政策推动的“抢装潮”结束后,产业链价格如预期般走低却超预期快速实现反弹带来的“意外惊喜”。

  但行情能否持续,除了要考虑市场整体氛围外,还需要观察迟迟未见到确定方案的硅料收储整合等“大招”何时落地,以及企业业绩何时改善。今年二季度,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已经实现扭亏,今年上半年亏了25.69亿的隆基绿能也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主营业务将在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不过,在市场整体需求走弱、产能出清仍阻碍重重的情况下,光伏板块想就此一路上扬仍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受益于这波上涨行情,即使在“最惨两年”中,也诞生了一些翻倍股(不算首航新能、酉立智能等新近IPO的新股)。

  目前全球光伏市值第一股是阳光电源,该公司2023年四季度到2024年一季度的市值一直在1300亿左右徘徊,最低跌破1150亿,截至9月11日收盘已达到约2847亿,创下了历史最高收盘市值,近两年涨幅达到了约110%。

  不过,该公司与大多光伏巨头不同,以往主营业务是光伏、储能电站终端产品中的逆变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小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主材。虽然公司营收、净利增速高峰与大多光伏企业同样出现在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三季度,此后出现骤降,但2025年该公司迅速重回高增长通道,根据半年报,其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达到40.3%(2024年上半年为8.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56%(2024年上半年为13.9%),销售毛利率34.4%同样创下新高。不过,对公司业务重回高速增长通道贡献最多的却不是光伏,而是储能业务。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营收同比增长127.78%,毛利率高达39.92%,占公司总营收比重也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业务。而且,该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一直高于国内业务,2025年上半年二者比例约为58%:42%,海外需求激增且价格、利润相对更高的优势也充分体现。

  与阳光电源颇为相似,主营光伏逆变器与储能业务的德业股份两年前市值仅330亿左右,2023年末最低跌至250亿以下,目前则超过670亿。2024年该公司逆变器业务体现抗压能力,储能业务则大幅增长,迎来营收增速近50%,归母净利润增速突破65%的高光表现。不过,今年其业绩承压,海外市场扩展遇阻,储能电池的竞争也远比储能系统激烈,且同样存在价格战问题,其二季度营收增速仅3.7%,净利润增速仅1.7%,近三个月涨幅不到30%,低于板块均值。

  另外,多数光伏股近两年的低点出现在2024年9月,从那时起至今计算,市值翻倍的公司更多。

  “卖铲人”捷佳伟创2024市值一度跌破150亿,目前市值接近350亿,近一年来涨幅超过130%。该公司为光伏电池厂商提供生产设备,受行业技术迭代、市场竞争等影响,其客户的减产动作普遍晚于业绩亏损节点,捷佳伟创直到2024年末,营收增长仍在提速,净利增长也保持在历史高位。不过,今年行业设备更新势头暂缓、发展策略更是由扩产转为减产,捷佳伟创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4%,低于去年62.2%的表现,但其归母净利润仍同比增长49.3%,仍保持在高位,超出预期。而其低市盈率属性备受市场青睐,今年7月末到9月初股价借势翻倍。不过,近一周大股东减持、二季度营收增速过低等也影响了其股价的进一步突破,回撤幅度高于同类股票。

  前文提到的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去年9月市值一度跌至140亿以下,目前已接近300亿,该公司是少数走BC路线的厂商,一度因其“非主流”选择不被看好,但今年BC产品市占率增长势头和公司先于同行实现扭亏都一定程度上超出市场预期,其股价也持续走高。

  另外,硅料巨头大全能源、辅材薄膜企业海优新材、转型一体化的“小隆基”弘元绿能等公司,目前市值相较近两年来的低点也实现了翻倍。

  不过,大部分公司仍缺少持续稳定的业绩支撑,当前市值相较2021年、2022年的高点仍缩水过半。目前市场更多是受到预期的推动,而行业距离真正的拐点显然还有距离。

上一篇:
百度学术官宣进行AI重构,升级为行业首个一站式AI学术平台
下一篇:
一刻也没有为外卖大战纠结,立刻赶往战场的竟然是高德地图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