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亚电科技IPO:六把利刃悬顶,创始人已套现1.1亿离场
发布时间:2025-09-11

  江苏亚电科技的科创板IPO招股书,堪称一本“高危企业生存指南”。表面看,营收三年翻四倍、净利润从巨亏9400万到盈利8500万的曲线堪称逆袭,但掀开这层遮羞布,六把利刃正悬在投资者头顶——刀刀致命,而创始人早已套现1.1亿元提前退场。

  第一把刀:大客户依赖癌,76%营收是“毒奶”

  亚电科技患了严重的“大客户病”。前五大客户贡献了76.25%的营收,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一家独大,2024年晋升为第一大客户。讽刺的是,隆基同年亏损80亿元,付款能力存疑,亚电却仍将身家性命押注于此。更荒诞的是,公司对隆基、华润微等客户采用“3331”付款模式(签约付30%、发货付30%、验收付30%、质保后付10%),但实际验收周期一再拖延,导致应收账款三年激增327%,2024年账面余额高达1.64亿元,占流动资产31%。这哪是合作?分明是给巨头当“人肉提款机”。

  第二把刀:研发摆烂,伪科技企业的原形毕露

  自称“技术导向型”企业,研发投入却连年缩水:2022年5737万元,2024年降至4433万元,研发费用率从47.52%暴跌至7.6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0.61%。核心技术人员占比不足30%,12吋设备尚未突破14nm制程——在科创板“硬科技”标尺下,这简直是行为艺术。更可笑的是,募资9.5亿号称要攻关“先进制程”,却连研发试制基地的土地使用权都没拿到。技术护城河?怕是连水沟都懒得挖。

  第三把刀:存货堰塞湖,跌价魔术疑云

  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常年超2亿元,2022年高达3.17亿元,但诡异的是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常年维持在4%-5.5%,远超同行盛美上海(0.78%)、芯源微(1.33%)。在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飞快的背景下,如此高的存货如同定时炸弹。若下游客户技术路线突变(如光伏从PERC转向HJT),这些存货瞬间可能变成废铁。而异常计提比例,更像财务魔术的遮羞布。

  第四把刀:现金流“贫血症”,利润全是纸上富贵

  2024年净利润8512万元看似光鲜,但经营性现金流仅7350万元,且与净利润严重背离。根源在于应收账款激增和下游压款——隆基等客户回款周期从98天拉长至136天,2024年计提坏账1042万元,占净利润12%。利润表是画出来的饼,现金流才是吃进嘴的粮,亚电科技分明在靠赊销演一场“营收狂欢”。

  第五把刀:政策“嗟来之食”,6000万补贴恐吐回

  公司报告期内收到6000万元政府补助,但协议附带严苛的税收和上市对赌条款。若IPO失败或考核未达标,这笔钱可能全额退还。此前已有“高压SiC模块开发”项目因终止被追回56.8万元补助的案例。更讽刺的是,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重达6%-12%,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失败,15%的优惠税率泡汤,业绩立刻现原形。

  第六把刀:实控人套现跑路,留散户“填坑”

  创始人钱诚在IPO前夜精准套现:2023年8月,其分五次向机构转让股权,落袋1.1亿元。原副董事长黄宝生紧随其后,2024年12月抛售200万股给PE机构。实控人持股41.29%,却急不可耐提前变现,留给市场的只剩“若上市失败则对赌协议恢复”的雷。这哪是募资扩产?分明是请君入瓮。

  商业模式

  亚电科技主营半导体及光伏湿法清洗设备,产品覆盖硅基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及光伏电池片制造环节。其商业模式高度依赖下游头部客户资本开支——97%收入来自设备销售,但核心客户仅隆基绿能、华润微、比亚迪等5家巨头。技术层面,公司以国产替代为卖点,但研发投入持续萎缩,在先进制程领域仍被国际巨头碾压。本质上,这是一家披着“硬科技”外衣的周期囚徒,命脉攥在光伏和半导体巨头的钱包里。

上一篇:
彭飞:各国通过国内法满足最低税标准的大方向已明确
下一篇:
四川长虹佳华数字获判超8亿货款胜诉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