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高端化渐成气候 出口支棱起来 ——上半年车企财报解读
发布时间:2025-09-10

卖车不如卖电池!宁德时代半年大赚304亿元,国内最赚钱的3家车企利润总和与宁德时代一家相当。最近,这一话题频频引发行业关注。

日前,国内车企2025年上半年财报已陆续发布,这份成绩单里不仅有预料之中的行业分化,更藏着不少打破惯性认知的亮点。有的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领跑,有的在新势力阵营中实现盈利突破,也有的在海外市场打开增长新空间。

在这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半年考中,谁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赢家?

高端化显成效拉动业绩创新高

高端化战略已成为部分车企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营收、利润和品牌溢价等维度均展现出显著贡献。

吉利汽车的高端化转型显著拉动业绩增长。上半年,极氪、领克等高端品牌合计销量24.4万辆,极氪007 GT等车型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渗透率达12%,带动了单车均价提升至17.3万元,优化了整体利润结构,毛利率提升至16.4%。

极氪001、007等30万元以上车型上半年累计销量12.6万辆,其中极氪007 GT作为40万元级纯电轿跑,单月销量突破8000辆,带动极氪品牌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8%。领克品牌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65%,领克09 EM-P上半年销售3.2万辆,成为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场的主力车型,推动吉利新能源业务利润同比增长90%。

数据显示,吉利汽车在上半年的表现堪称亮眼,其总营收达到150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归母净利润达92.9亿元,核心归母净利润更是飙升至66.6亿元,同比激增102%。新能源业务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销量同比增长126%,达到72.5万辆,占总销量的51.5%。

赛力斯凭借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高端化路径实现业绩逆袭,上半年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大增81.03%,增长核心得益于问界系列的高端化表现。问界M9、M8两款40万元以上车型累计交付9.7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49%,其中问界M9单车均价超55万元,毛利率突破30%,直接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4.06%提升至28.93%。

东风公司虽未单独披露岚图具体财务数据,但从整体布局看,岚图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力,销量稳步增长,逐渐接近盈利平衡点。上半年推出的新款车型市场反响热烈,有望在下半年为公司贡献更多利润。

不过,从行业全局来看,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认为,自主品牌高端电动汽车的整体规模仍有限。当前20万元以上电动汽车市场中,问界、小米、理想等品牌占据主导,合计份额超70%。其他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销量普遍偏少,这意味着多数车企的高端化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集团整体业绩的贡献度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能依靠高端化实现全面盈利的品牌仍是少数。这种市场格局既反映出头部品牌在高端领域的先发优势,也凸显了其他车企在品牌溢价、技术积累上的差距,高端化之路仍需长期深耕。

出口贡献直线增长本地化战略进入深水区

推动车企业绩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出口。一些新兴市场对中国汽车需求旺盛,且中国汽车凭借性价比优势,在海外市场定价往往高于国内同配置车型,扣除运输等成本后,利润依旧可观。

根据上半年财报,中国车企海外本地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例如,长安、广汽、零跑等车企在重点布局的东南亚市场,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进行新能源车本土化生产,上半年均取得重大进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在此背景下,多家乘用车企业凭借出色的出口业务,为上半年业绩增色不少。

比亚迪上半年营收飙升至3712.81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55.11亿元。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55.24万辆,占总销量21.63%,外销比重近乎1/4。在欧洲市场,比亚迪在5月超越特斯拉,在德国市场同比增幅高达824%。宋PLUS海外销量超13万辆,成为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销冠。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50%。

奇瑞正在IPO进程中,从一季度数据也可窥其海外业务强劲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海外市场收入262.89亿元,占同期总营收38.5%,海外销量25.55万辆。上半年,奇瑞以54.6万辆出口量蝉联榜首,在全球市场稳固了自身地位。

上汽集团虽未详述海外市场业绩,但旗下上汽乘用车表现突出。MG作为海外核心品牌,在西欧市场销量领先;智己汽车凭借高端新能源车型,成功登陆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上半年,上汽乘用车出口24.25万辆,其中MG4在欧洲累计交付超12万辆,带动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份额提升。根据财报,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95亿元,同比增长5.23%;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扣非净利润54.31亿元,同比增长432.21%。

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出口有望继续为车企带来显著业绩提升。一方面,随着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上扬,像比亚迪这样在技术、产品布局上领先的车企,将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带动营收和利润增长。另一方面,如奇瑞等在传统燃油车出口保持优势的车企,若能加速新能源产品海外投放,也将在新兴的海外新能源市场分得一杯羹,提升整体业绩表现。

新势力盈利曙光初现今年有望集体“上岸”

造车新势力们的财报数据犹如一针强心剂,为汽车行业注入活力,诸多企业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盈利前景愈发明朗。马前程判断,零跑已经实现半年盈利的目标,小鹏的进步突飞猛进,蔚来豪赌第四季度盈利,小米大概率今年盈利,所以造车新势力今年有望实现全面盈利。

零跑汽车堪称上半年的“黑马”。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飙升至242.5亿元,同比激增174%,毛利率更是跃升至14.1%,创历史新高。令人瞩目的是,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达3303万元,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经调整后净利润达3.3亿元。这一成绩得益于规模效应与技术自研协同发力。上半年零跑总交付量达22.17万辆,荣登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同比增长155.7%。全球化布局也为其添砖加瓦,上半年出口2.04万辆,欧洲市场订单量持续上扬。零跑基于超预期的市场表现,将2025年全年实现盈亏平衡目标调整至全年盈利,预计全年净利润为5亿~10亿元,并上调全年销量目标至58万~65万辆。

小鹏汽车同样成绩斐然,实现交付量与营收双翻倍。上半年营收达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11.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亏损大幅收窄。上半年交付19.7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79%。汽车销售收入312.5亿元,增长152.8%,汽车毛利率提升至12.6%。第二季度表现尤为突出,营收182.7亿元,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汽车总交付量10.32万辆。随着新一代技术平台升级完成,产品竞争力增强,经营质量快速提升,毛利率连续8个季度改善,二季度汽车毛利率环比增长3.8个百分点,达14.3%,公司毛利率上升至17.3%,创历史新高。

蔚来汽车尽管二季度净亏损49.9亿元,上半年累计亏损117.5亿元,但亏损幅度呈收窄趋势。公司预计三季度车辆交付量将达8.7万至9.1万辆,同比增长40.7%至47.1%,营收218.1亿至228.8亿元,均有望创历史新高。蔚来创始人李斌更是直言:“将在四季度实现盈利。”

小米集团汽车业务进展顺利,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达213亿元,增长233.9%。上半年累计交付15.7万辆,7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单车平均售价提升至25.36万元。按照当前趋势,小米大概率在今年实现盈利,为造车新势力阵营再添盈利成员。

贡献度锐减合资品牌低迷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欣欣向荣为车市带来新希望,但林示指出,从整体来看,汽车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合资品牌利润贡献和销量贡献都逐年走低。

广汽集团的形势更为严峻。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5.3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5.1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跌幅达到267.39%。其合资品牌表现低迷,广汽本田销量同比下滑25.63%,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广汽丰田上半年销量虽同比微增2.58%,但增长乏力。合资品牌曾经作为集团的“利润奶牛”,如今盈利能力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广汽新能源业务发展失速,广汽埃安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3.97%,在行业“价格战”冲击下,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东风公司同样受到合资品牌的负面影响。数据显示,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归母净利润0.3亿~0.7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约下降90%~95%。公告中表示,本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继续下探,集团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二是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在自主事业领域研发、品牌和渠道建设、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加大。

一汽集团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旗下合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尽管整体合资品牌销量在上半年保持一定规模,约112.1万辆,但增长动力不足,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布局缓慢,仍过度依赖燃油车业务。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被自主品牌与新势力挤压,为维持销量,终端优惠幅度持续加大,导致单车利润锐减。像一汽-大众部分车型终端降价促销,虽短期内拉动了销量,但其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进而影响了一汽集团整体利润率。一汽自主板块虽有亮点,但规模尚小,难以在短期内弥补合资品牌利润率下滑带来的缺口,使得中国一汽在利润增长上承压。

新能源+出口双驱动商用车企业尝到甜头

目光聚焦到商用车领域,2025年上半年,电动化转型与海外出口业务为卡车和客车企业的财务表现带来显著提升。

在卡车领域,电动化转型成效初显。上半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52万辆,同比激增195.16%。陕重汽上半年重卡销量7.3万辆,其中新能源重卡销量超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55%。新能源重卡的高增长不仅带动销量,还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业链布局,进而提升营收,为未来盈利增长埋下伏笔。

海外出口方面,众多卡车企业成绩斐然。福田汽车上半年海外销量达7.85万辆,海外重卡累计销售1.4万辆,同比增长超135%。出口业务增长使其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7.77亿元,同比增长约87.5%。

客车企业在新能源转型与海外出口上也收获颇丰。中通客车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43.02%,净利润增长71.61%。在国内客车市场低迷的压力下,通过产品结构转型,持续投入研发提升技术水平,推出搭载AMT手自一体变速器的客车等产品。上半年,其海外收入达27.57亿元,同比增长49.94%,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69.96%。宇通客车2025上半年营收达161.29亿元,归母净利润19.36亿元,同比增长15.64%。国内新能源公交销量大增118%,海外市场上半年大中型客车出口超2000辆,通过定制化创新,在欧洲、非洲等地实现批量交付。

半年财报的墨迹未干,已勾勒出行业分化与突破并存的图景。当电池企业的利润超过整车企业,当出口的溢价对冲“内卷”的疲惫,这场变局里没有永恒的赢家。下一段航程,技术突破的高峰与市场扩容的蓝海并存,谁能把准转型的罗盘,或许才是更值得期待的答案。

上一篇:
以开放之姿共迎全球来宾 中国银行再赴“服贸之约”
下一篇:
淮北矿业集团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