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亲企汇”里喝喝茶,31场沙龙聊企业“心事”
发布时间:2025-09-10

“缺钱咋整”“政策咋用”……

9月7日晚上七点,火车南站街道的一间会议室内,十几个人围坐成一圈。没有领导席卡,没有会议材料,只有一壶清茶,几个茶杯。企业老板、街道工作人员、区领导,都像老朋友一样,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企业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

这是火车南站街道举办的“亲企汇”主题沙龙。半年来,像这样的活动已经办了31场。没有客套话,不搞形式主义,企业可以直白地讲困难、提需求,政府则现场回应、精准对接。不少企业家笑着说:“这真像是‘走亲戚’,轻松,管用!”

一壶清茶,聊出合作新机会

“亲企汇”的沙龙,一般安排在下班后。大家抽两小时坐下来,不分企业大小、不管身份高低,谁都可以发言。

组织方是街道,“主角”是企业。每期聊什么,由企业定;想请哪个部门,也由企业点单。话题覆盖方方面面:政策没吃透、资金周转难、资源对接不上、传统行业不知道怎么转型等,都能拿出来聊。

不少企业在这里找到了“救命稻草”。比如一些科技公司遇到研发瓶颈,街道就帮忙对接高校资源;传统企业想转型,沙龙里有数字经济的专家来支招;连“链主”企业也主动排号,等着在沙龙里见见上下游合作伙伴。

“从找载体开始,到各类证照办理,再到链接部门辅导业务,以及与各优质企业洽谈业务,街道组织的沙龙帮我们高效解决了重点关切问题。”四川物产中大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该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4年落地后,通过数次沙龙与税务机关对话,厘清业务流程。据预测,该企业年内可顺利上规入库并实现销售额过亿元,通过“医疗健康服务+药械供应链集成服务”为区域高端医疗服务补链延链。

半年下来,已有包括百度集团、四川广电等在内的70多家企业通过沙龙达成合作意向。

不讲套话,只讲实在话

“以前找政府办事,要么得预约排队,要么得准备一堆材料。现在好了,街道拉个群,喊一声‘这周聊啥’,感兴趣的老板就可以自己报名,下班后过来坐坐。”四川上善实业董事长是沙龙的常客。他形容“亲企汇”就像企业界的“万能接头”——今天可能是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聊贷款,明天可能是餐饮老板和文旅集团琢磨怎么打包卖“火锅+旅游套餐”。“纵横商海几十年,这种形式的政企交流很少见。”他说,这里没有恭维话,企业敢说真话,政府也真听意见。

每期沙龙的主题,全是企业“点菜”。市场预期不稳?那就专门开一场“信心修复会”;政策落地卡壳?直接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答疑;连“低空经济”“数字人民币”这些新鲜词儿,都成了茶桌上的讨论话题。街道工作人员透露:“报名表一放出来,热门主题半小时抢光,有的企业甚至派俩代表来,怕漏了重要信息。”

在一次沙龙跨界交流中,街道了解到辖区重点工业企业四川协鑫力合碳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需获得资金支持以保障正常生产,冲刺年度产值3亿元的目标,于是会同成都武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部门及功能区深度研讨该事宜,围绕续贷手续流程精准核查调研企业生产状况,全流程服务,积极促进协鑫力合顺利续贷。企业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贴心、暖心,街道的企业服务让我们安心发展。”

“亲戚式”聚会,真能解决问题

31场沙龙办下来,火车南站街道的企业生态悄悄发生了变化。

今年1-6月,街道新增市场主体1439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7家。不少企业在这里解决了融资、用人、技术等一道道难关。

“在这里,没人计较你是‘世界500强’还是‘街边小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沙龙的座位从来不按企业规模排,发言也不分先后,“有时候一个小老板的问题,反而给大企业提了醒。”

“就像走亲戚,常来常往就熟了。”一位参与沙龙的餐饮企业负责人说,“政府不再是‘管理者’,更像是‘伙伴’。”

“以前觉得‘立园满园’是口号,现在明白,政府把企业当自家人,园子自然就满了。”街道一位从事投促工作的年轻人谈到自己张罗“亲企汇”沙龙的收获时感叹道,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时候缺的不是政策,而是一张桌子、一壶茶和一次真诚的交流。

[责任编辑:苏琬婷]

上一篇:
消息称比亚迪印度布局加速,2026年推出的车型曝光
下一篇:
两度上市折戟,安徽“小巨人”转攻北交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