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官宣固态电池下线,其实距离装车还遥遥无期
发布时间:2025-09-10

  9月3日,亿纬锂能官宣其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近两年各动力电池品牌的关于固态电池的消息会层出不穷,但大家不要过于较真。

  因为生产固态电池样品不难,难的是量产。在传统电解液动力电池做到白菜价的时候,固态电池的成本还在天上。

  不是说生产出来就有人买,大家都知道丰田的氢燃料轿车是好东西,但70万一辆的氢燃料车一年卖不出去几辆。

  

  现阶段固态电池的成本太高了,固态电池的成本大致是传统电解液电池的3-5倍。现在主流路线中,走硫化物电解质路线的比较多,其核心原料硫化锂单价超100万元/吨。

  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也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各厂家发布的相关固态电池的消息,主要还是为了宣传和市值的需要。

  以亿纬锂能为例,公司现阶段发布的固态电池甚至都不是车用的,而是人形机器人用的。

  星空君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在固态电池辛辛苦苦能量产的时候,传统电解液动力电池解决了易燃易爆的问题,又把价格做到更低,就把固态电池这条赛道卷没了。

  

  01

  亿纬锂能半年报

  让我们看看固态电池明星企业亿纬锂能的半年报情况,咦,增收不增利。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70亿元,同比增长30.06%,创历史半年度营收新高;但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24.90%;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同比下降22.82%。

  分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三大板块都有所增长,尤其是动力电池业务和储能业务,增速明显。

  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27.48亿元,同比增长41.75%;储能电池业务营收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47%;消费电池业务营收50.79亿元,同比增长4.75%。

  净利润下降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权激励,二是哪吒汽车的股权投资计提了坏账。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5.79亿元)及哪吒汽车破产导致的单项坏账计提(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18亿元,同比增长3.78%;扣非净利润为17.70亿元,同比增长18.06%。

  只从经营角度来看的话,公司的业绩还是增加的。

  经营业绩的增加,和公司动力电池的毛利率增加有关。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7.3%,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

  分业务来看: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0%,同比大幅提升6.92个百分点,半年报中称,受益于国际车企交付量增加及产线改造完成。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星空君看过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其他企业的储能业务,都有类似情况。

  消费电池业务毛利率26.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其中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业务下降较少,影响不大,而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的提升,是公司业绩亮眼的主力。

  据SNEResearch统计,公司上半年装机量为13.6GWh(不同统计机构口径不同,略有差异),同比增长65.9%,全球市场份额2.7%。

  02

  出海是唯一出路

  星空君认为,光伏也好,新能源车也好,远远达不到产能过剩的程度,而是结构性过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所谓的过剩都会被消化。

  现阶段,为了打破结构性过剩,唯一出路是出海。

  凡是走出去的,都开始吃大肉了。

  公司在海外布局三大基地:

  马来西亚项目主攻东南亚市场,投资不超过86.54亿元,分二期建设储能电池产能,二期约10GWh,三期约38GWh,预计2026年初实现部分量产。

  匈牙利项目主攻欧洲市场,投资不超过99.71亿元,建设30GWh动力电池产能,预计2027年竣工投产,将为宝马集团供应大圆柱电池。

  美国ACT合资公司主攻美国市场,与康明斯、戴姆勒卡车、佩卡达等设立合资公司,投资21GWh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采用CLS模式规避美国关税壁垒,计划2026年投产。

  世界上有三大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是第一大,美国和欧洲紧随其后,东南亚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规模,但也有6.5亿的人口,发展潜力很大(目前是日系车的天下)。

  美国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国产车基本没有可能进入这个市场(为什么日韩车能进入,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大众也曾经折戟美国。

  欧洲是极不情愿向中国汽车厂商开放市场的,甚至搞出来《电池法》进行限制。匈牙利作为欧盟的成员,同时又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因此很多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厂家选择了匈牙利作为突破口。

  亿纬锂能在匈牙利的工厂建设进展顺利,5月9日完成购地协议签署,面积45公顷,预计2026年竣工投产,为宝马集团德布勒森工厂供应大圆柱电池。

  匈牙利已成为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当地形成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组成的中国"电池天团"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与提升竞争力。

  03

  电池行业的生死局

  在结构性过剩阶段,会有一部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厂家熬不过去行业的冬天。

  包括亿纬锂能在内,中国很多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厂家排名虽然靠前,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然而,全球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呈现梯队分化,第三至五名厂商市占率差距不大,竞争激烈。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储能电池方面,海辰储能等新势力厂商也快速崛起,对亿纬锂能的市场地位构成挑战。

  再提一下固态电池的风险,截至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不明确,不同企业采用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不同技术路线,亿纬锂能采用硫化物路线,但面临材料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等挑战。

  现阶段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攻坚阶段,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

上一篇:
高通:AI赋能 向“智”向“新”
下一篇:
星图金服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涨96%,总资产规模不到200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