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数智时代呼唤“一事致精”,劳模工匠走进高校对话青年学子
发布时间:2025-09-09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9日讯(记者刘克取通讯员贺鹏)在技术浪潮不断重塑劳动形态的今天,如何理解“劳动”、如何看待“匠心”、如何在变革中安身立命,成为摆在每一位青年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9月9日下午,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首席工种师杨军走到学生中间,用平实而真挚的语言讲述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首席工种师杨军。记者刘克取摄

“一周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东风汽车第七次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钢铁洪流的背后,正是一代代劳动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与不懈付出。”杨军从创业初期、十堰深山里的那盏马灯讲起,灯火虽微,却照亮了一段与国家共奋进的壮阔历程。从最初肩负使命的军车制造,到转向民用自主品牌研发,从深耕传统燃油车领域,再到全力拥抱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浪潮,东风汽车的每一步变迁,都呼应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与突破。

杨军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青年学子面对面。记者刘克取摄

而他自己,也在这时代浪潮中,从一名普通技工一步步成长为能“听声辨症”的“汽车医生”。除却一身绝活,他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氢燃料电池试制、800V高压快充、固态电池预研等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行业创新成果10项、专利42项。“即使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的专注与执着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杨军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黄逸聪向杨军提问。记者刘克取摄

互动环节,8名同学积极举手提问。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专业大三学生黄逸聪问:“在AI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传统劳动方式正在被重构,我们该如何理解劳动?”

杨军回应说:“技术只是工具,人才是主体。数智时代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要让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更体现专业价值的工作。”他说,数智时代变化很快,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那就是专注的力量,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成就感。杨军鼓励同学们“既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也要坚守劳动的本质”,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做到“一事致精”,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学生们听得认真。记者刘克取摄

《数智时代的劳动素养与劳动体验》课程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熊卫表示,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劳模工匠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生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动创造幸福”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工匠精神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地位更加凸显。

“不仅听到了故事,更触摸到了时代的精神脉络”。“劳动关系+人工智能”双学位实验班大二学生罗远翔说:“劳动不是机械重复,而是一种专注、创造与坚守。这是我们进入职场前最好的一课。”

这不仅仅是一堂单向的授课,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发展、劳动价值与职业精神的深度对话。武汉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劳模工匠校园行”活动希望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劳模工匠走进青年中间,以鲜活的实践经历和人生体悟,引导大学生建立崇尚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念,为数智时代培育具有扎实劳动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编辑:丁翾】

上一篇:
一汽解放高层发生人事变动!
下一篇:
赋能筑梦!学校开展2025年暑期“访企拓岗”与毕业生回访促就业工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