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融合专题论坛在重庆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09

9月9日,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融合专题论坛在重庆举办。本次论坛以“擎帆向绿,交旅融创”为主题,汇聚了政府部门、行业机构、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内河航运绿色转型路径与交通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付光琼、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张爱国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磊致欢迎辞。

付光琼表示,我国内河航运在清洁能源船舶、能效提升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成效显著。当前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产学研协同,探索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全面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张爱国表示,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需多维发力、融合创新,建议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建设绿色港口与低碳航道,深化数字智能技术,提升客运设施与枢纽衔接能力,将文化元素融入航线、船舶与服务,夯实交旅融合基础。

丁磊在欢迎辞中表示,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长航集团将推进绿色船舶建造与运营,推进航运与文旅价值共生,实现跨领域数字化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

论坛期间,中国船级社航运绿色生态综合实验室负责人常圣岱、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明、长航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胜、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智能船舶研发与应用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志高、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晓青、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执行董事张光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旅融合发展分会会长于胜英、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向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1研究所研究员张东明、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岚清、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怡怡、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绘权等12位演讲嘉宾,分享了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融合的前沿洞察和落地成果。

在绿色航运政策与技术层面,中国船级社建议完善碳排放核算、碳市场激励和绿色燃料标准。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展示“水-滩-岸”立体生态治理技术体系,通过生态透水坝、仿沙波软体排等结构,实现航道工程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在绿色航运技术创新方面,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自主研发全球首款1-2兆瓦级、甲醇替代率超90%的船用中速发动机,为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甲醇动力解决方案。长航电机公司开发永磁同步电机与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效率达95%以上,为“电化长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宁德时代通过“电池技术+换电模式+生态协同”解决方案,已交付816艘电动船舶,并获得全球四大船级社认证。长航货运以“绿色船队+数字化运营+行业协同”推动转型,通过绿色散货运力池和“绿色快线”提升效率并降低排放。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开发智能系统一体化架构,依托多源感知与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通航保证率和运维效率。潍柴重机与中石油济柴聚焦LNG、甲醇及电动发动机,提供覆盖研发、制造与金融支持的绿色动力解决方案,降低用户改造成本。

在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产业融合方面,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旅融合发展分会指出,目前全国已形成城市景观、自然风光、特色文化、沿海观光四大类共36条水上旅游精品航线,并注重设施品质化、服务智慧化和文化沉浸化,显著带动旅游经济增长。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通过数智化转型,构建以游轮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从“交通载体”向“文化消费枢纽”转型。上海吴淞口邮轮港则通过“硬件升级+港城融合+江海联动”模式,打造亚太领先的邮轮文旅新生态。

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航运与交通文旅融合的核心动力,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船舶智能化、港口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航运文旅体验也将随之提升。

来源:长航局

作者:石孟园李璐

摄影:郭凯

审核:黄迪

主编:李璐

责编:洪波

祝您每天好心情!

上一篇:
靠司机货主撑起百亿身家,张晖掌舵的满帮被指“黄牛横行”
下一篇:
雷军“动真格”调整团队,小米迈向新阶段历经阵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