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甘肃嘉峪关:从“矿渣山”到“金银山” 转型金融激活钢铁产业链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9

近日,在甘肃藏建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一车车高炉水渣、脱硫石膏等钢铁冶炼固体废料,经传输带送入密闭车间,短短几分钟后,便转化为矿粉、固废基胶凝材料、高掺量利废新型水泥等绿色低碳高性能建材产品。

这些曾经堆积成山的工业固废,如今已成为了兼具“含绿量”与“含金量”的抢手资源。

而这转变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

“作为一家专注于固废循环再利用的新型绿色建材生产企业,我们既需要资金购置先进设备、优化升级生产工艺,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又要持续投入研发费用创新产品。

在企业最困难的阶段,甘肃银行及时伸出援手,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

”甘肃藏建公司董事长刘伟说道。

据了解,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绿金团队参照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全面评估,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为甘肃藏建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用于新型绿色建材产品生产的设备采购和技术研发,并给予118个基点的利率优惠。

“金融支持不仅缓解了钢铁企业堆存矿渣带来的环保压力,更帮助企业将废料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了钢铁产业链的绿色闭环。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甘肃藏建公司已具备年处理酒钢集团200万吨高炉水渣、脱硫石膏等冶金固废能力,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0万吨。

其生产的S75/S95级矿粉、固废基胶凝材料等绿色低碳高品质建材产品,不仅畅销嘉峪关及周边地区,还成功进入新疆、西藏的建材市场,应用于109国道、铁路及水电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走出了一条“固废—掺合料—绿色建材”的新型环保产业链路径。

“藏建样本”正是甘肃省转型金融实践的一个典型缩影。

自转型金融标准试用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的精准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分行加强与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并推送转型金融项目库和钢铁固废利用企业名录,组织召开转型金融推进会、产融对接会,督促嘉峪关市金融机构持续创新转型金融产品与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累计向酒钢集团提供16.66亿元转型贷款,为5家冶金固废利用企业融资1.84亿元,有效助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产业链建设与资源循环利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袁浩

上一篇:
惠誉:确认广西北投集团“BBB-”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下一篇:
阿里将召开新业务发布会:或大推团购、评价新业务 高德扮演重要角色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