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开阳县:聚力磷矿资源优势 链出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9

孟秋时节,骄阳似火,开阳广隆矿业有限公司运输工徐峰,每天将刚开采出来的矿石运往指定地点,这是他日复一日从事的矿车运矿工作,徐峰握方向盘的手上的老茧见证了磷矿石的蜕变。过去,用炸药和铁锹开采矿石,加工成磷肥后一车车运往农田。如今,这些矿石经过10多道工序,最终变成磷酸铁锂粉末,装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舱。

贵州聚力生氢化钾项目。

这是磷矿石转型发展融入“电动贵州”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开阳县聚焦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发挥传统磷矿石比较优势,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磷矿产业,形成以基础磷化工、精细磷氟化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为主攻方向的产业链条,链出产业发展新动能。

延伸产业链条挺起经济发展“硬脊梁”

围绕“探、配、开、用”四个关键环节,深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寻求矿产资源,夯实发展根基。坚持以“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为目标,利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等开展整装勘查以及老矿周边探矿工作。截至目前,该县磷矿资源勘查增加12亿余吨(开磷东翼深部+整装勘查)资源储量,已设立4个磷矿探矿权,共有8个磷矿勘查区块。

开阳广隆矿业有限公司。

强化资源配置,突出有效利用。坚持以“资源跟着项目走”的配置导向,加快组建“国有公司+化工企业”的资源统筹平台,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进行配置,顺利完成宁德、胜威、中伟资源矿产配置。加快磷、铝矿山夹缝、边角零星资源的审查上报,目前,磷矿山夹缝、边角零星资源6处储量1100万余吨,推进零星资源的出让利用。

转化聚集资源,抓实精细开发。搭乘新型技术快车,矿山开采回采率由平均70%提升至80%,氟综合利用率增长至40%。引导存量矿产资源向链主企业聚集,逐步形成大型企业为主体、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精细开发的新格局。目前,3家矿山4个生产系统已建成磷石膏胶结充填系统,5家矿山实现人工矿柱替换原生矿柱。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效。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促进矿产资源采掘、选冶、加工一体化发展,依托县域磷及磷加工比较优势,构建起“磷矿采选——磷酸生产——黄磷生产、高端磷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跑出蝶变升级“加速度”

依托磷矿产业基础,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饲钙、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材料产品,促进磷矿石-磷化工-精细化工材料的产业链一体化,推动“卖资源”向“卖技术”“卖产品”蝶变。

六氟磷酸锂产品。

聚焦“三游”链条,推动磷资源精深加工。在上游环节发展方面,着力推动磷矿开采、黄磷、硫酸、磷酸、合成氨、磷铵、无水氟化氢、双氧水、氢氧化钾、硫酸亚铁、磷酸铁等基础化工原料。在中游环节发展方面,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到新增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碳酸酯类电解液,同时引入导电剂等中游产品。在下游环节发展方面,聚焦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及回收利用,涵盖锂电池、医药、日化等行业。

深耕资源细作,链出耦合循环产业。在磷化工产业链上补链、延链、强链,将磷矿开采产生的氟、碘等伴生资源提取为电子化学品,硫铁矿用于制酸,磷石膏转化为建筑材料,形成“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在贵州胜威凯洋化工的生产车间,纯净无色的电子级氢氟酸从生产线缓缓流出,我们从磷矿伴生氟资源中提取的氢氟酸纯度达99.999%,可用于芯片制造。”贵州胜威凯洋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刘良木信心十足地说。

聚焦节能减排筑牢绿色制造“硬支撑”

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化生产、产品供给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川东化工公司。

废品循环利用见真章。加强对其伴生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及高端加工利用,推动黄磷尾气、磷渣、磷石膏等工业废品综合利用。在废气方面,加快推动企业黄磷尾气循环再利用,新天鑫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制甲酸钙、碳酸酯等。在废渣方面,引进磷石膏、磷渣等下游处理企业,促进磷渣、磷石膏、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新天鑫公司利用黄磷废渣制仿石材、磷渣微粉;明阳磷石膏公司利用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力均建材公司利用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等。在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阳洋水矿区东翼深部磷矿区域,巨型机械臂正精准抓取矿石,无人驾驶矿卡穿梭其间,地下千米处的采矿巷道内,磷石膏充填系统正将固废回填采空区。“我们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不仅消除了地表塌陷隐患,还年消纳磷石膏超100万吨。”贵州开磷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技术,采矿贫化率从15%降至8%,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2%。

提高企业效能出实效。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弥补不足,通过技术改进不断提升企业效能。持续推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将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产业集中集约高质量发展。开阳川东化工有限公司2021年的一台黄磷炉装置技改项目已经完成,日产黄磷由10吨增至20吨,今年,该公司还将对另一台产能为7500吨的黄磷炉装置进行技改。

“我们率先对磷化工的尾气渣进行利用,将‘水、渣、气’变成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基本上做到零排放,同时对节碳节能也非常有好处。”开阳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杰介绍。

抢占市场先机推动产品出口“展销路”

利用独特的政策优势,抢占磷化工产业在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以及出口加工等方面的先机,发展磷氟化工产业,推动高、精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从磷矿石“变身”六氟磷酸锂,经过黄磷、五氯化磷、五氟化磷的转化,再与氟化锂合成后再进行纯化干燥,产出的六氟磷酸锂,相较于磷矿石身价翻了数十倍。

“我们填补了贵州省内氟资源下游利用的空白,目前年产能是1万吨,磷化集团已经有正极材料、电池回收业务,起到了补链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形成了贵州新能源电池完整的产业链。”贵州磷化开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涛说。

产品出口难题破解。充分利用开阳的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推动与国外的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六氟磷酸锂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的优势,着力解决产品销售难题,推动六氟磷酸锂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如今,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磷化新能源公司24吨六氟磷酸锂产品经海关检验合格后,从上海港发往韩国。这是贵州省新能源材料领域六氟磷酸锂装置的首次出口,标志着六氟磷酸锂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推动磷矿石转型升级发展的生动实践。(图/文杨刚)

举报/反馈

上一篇:
大唐集团吕军:坚持先立后破,着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下一篇:
500家企业齐聚 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即将启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