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吉利合并极氪倒计时:一场“一个吉利”战略的资本成人礼来了
发布时间:2025-09-09

  2025年9月5日,香港湾仔海滨的秋意渐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上,一场关于“回归一个吉利”的资本博弈,以独立股东95.14%高票率通过合并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NYSE:ZK,以下简称“极氪”)议案。

  

  这场看似程序性的表决,实则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战略注脚,它标志着吉利汽车继7月15日与极氪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后,落实“一个吉利”战略迈出坚实一步。更预示着这家民营车企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成立以来最具挑战性的品牌跃升——朝着高端化、科技化、全球化方向实现体系化升级。

  而此次表决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场资本运作的阶段性收官,更是一场估值重构的开始。

  PART 01“一个吉利”即将收官,战略协同杜绝冗余投入

  早在《台州宣言》发布之时,吉利就已明确要打破品牌隔阂、实现资源高度协同。此次股东大会上,独立股东近乎一致的赞成票,清晰传递出市场对吉利全面提升合力的期待。

  在2025年7月15日签署的合并协议中,就能窥见吉利此次合并的决心,相较于5月7日公告中发布的拟收购价约溢价了超4%。具体来讲,相较于拟收购价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吉利在最新协议中又提高了收购价——每股极氪股份2.687美元或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26.87美元,同时还向极氪股东抛出“现金+换股”的双重筹码。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此前表态,“若两方股东大会通过,年底前完成交割”。如今来看,极氪并入似乎已无悬念,吉利也将借此打通从主流、中高端到豪华市场的全价格带,真正实现“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多元动力布局和品牌矩阵作战。

  而其背后,是一场不容小觑的“成本革命”。合并后,技术、供应链、制造乃至营销和国际化资源将全面协同。吉利不再多线作战,极氪也不重复建设——这种高度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正是“一个吉利”想要给出的效率答案。

  正如桂生悦强调,此次战略合并对吉利汽车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唯有通过彻底整合,才能最大化激发协同效应,推动“一个吉利”迈向全新发展阶段,只有大合并才能让“一个吉利”走向新的辉煌。

  PART 02“价值深耕”进行时,极氪的豪华基因如何激活吉利生态

  如果说合并只为了规模,那仍低估了吉利的野心。

  因为极氪的加入,绝非简单的资产注入,而是一场关于“高端话语权”的资本博弈。

  在新能源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技术内卷”的当下,极氪以20.6%的综合毛利率(2025年Q2数据)超越了特斯拉,成为全球豪华新能源赛道的一匹黑马。而其背后,是吉利对“技术溢价”的重新定义——SEA浩瀚架构、900V高压混动平台、最新的千里智驾系统,这些曾被视为“烧钱”的技术投入,如今通过极氪的溢价能力转化为真金白银。

  更重要的是,极氪让吉利真正触摸到了曾经难以立足的高价格区间:合并后,通过银河M9、领克900、极氪9X三款旗舰产品布局,吉利汽车已构建从25万到50万的高价格带防线。

  

  银河m9

  

  领克900

  

  极氪9X

  其中,银河M9(25万级)凭借AI科技大六座定位+GEA架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5,以24小时预售4万辆的成绩,向理想、问界发起冲击;领克900(35万级)从4月上市以来稳居行业全尺寸高端混动SUV销量前三,超60%订单来自36万以上高配版,验证吉利中高端市场溢价能力;而极氪9X(50万级),作为全球首个900V高压混动架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9,技术参数超越同价位BBA车型,预售1小时订单突破4万辆,快速收割BBA潜在客群。

  三场战役、三款旗舰、三个价格锚点,不难发现,吉利正在执行一场极为清晰的“品牌阶梯作战”。这种“技术顶层设计+品牌阶梯作战”的策略,本质上是将极氪的豪华基因注入吉利的毛细血管,让“高端化”从口号变为可量化的财务指标。

  PART 03从“制造”到“科技”,估值重构从市盈率到增长预期

  当“高端化”逐步转变为可量化的财务指标时,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敏锐。

  此前,吉利一直被归类为“传统车企”,估值逻辑严重受制于燃油车销量与利润率,与其技术实力和高端转型极不匹配。而极氪的注入,将彻底改变这一叙事。

  首先,极氪作为吉利旗下的“豪华科技品牌”,具备高ASP(平均单车售价接近30万元)、高毛利率(2025年二季度综合毛利率达20.6%,超越特斯拉)及全球化优势,“科技”与“高端”属性明显。

  而随着这一估值因子注入,市场对吉利汽车的估值不再仅基于传统燃油车的销量,而是更关注其“新能源智能技术”(如SEA浩瀚架构、800V高压平台、全域AI等)及“全球化扩张”的增长潜力。

  其次,并购前,吉利汽车的估值逻辑受限于“传统车企”,市值与高增长营收的同步性较差。而随着并购完成,极氪的“豪华”与“科技”属性将让吉利具备了与“技术驱动型汽车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可比的增长曲线,市场对其估值的“天花板”也将显著打开。

  不难看出,这场资本运作本质是“战略确定性”与“估值折价”的再平衡。当极氪的科技基因与吉利的制造根基深度融合,中国车企首次在港股市场构建起“智能电动+全球化”的稀缺标的,其估值跃迁和增长预期也就越发清晰。

  近期多家投行都提高了吉利汽车的目标价,其中招商国际和中银国际将吉利汽车的目标价提高至32港元,较9月8日收盘价18.31 港元有75%的上行空间,反映了市场对其“科技转型”的预期。更值得关注的是,9月5日投票当日,吉利汽车主力资金净流入达到了2.78亿港元,其中增仓占比达到了19.59%,表明机构资金显著增持。

  PART 04国际资本大鳄齐聚,逆势增持背后的资本共识

  相比于其他机构近期的增仓,一些国际资本大鳄则是在吉利合并初期就开始积极布局。机构数量略减、但持股集中度上升,说明真正懂其长期价值的资金正在沉淀下来。这种“寡头式押注”,往往是股价进入强势周期的前兆。

  来自富途牛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尽管吉利汽车的机构数量减少2家,但其整体持股比例与持股数量双双增长,反映出剩余机构,特别是长期价值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信心增强,持仓进一步向核心投资者集中。这种集中化趋势通常意味着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共识加深,既有助于稳定股价,也能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贝莱德、先锋领航等国际资本大鳄的持续增仓颇具信号意义。数据显示,全球资管规模居首的贝莱德于8月初斥资6.14亿港元增持吉利汽车,当前持股比例已达4.9%,跃居其第二大股东;而国际资管另外两大巨头——先锋领航与富道,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吉利的集中布局。这一系列动作在向市场传递“吉利汽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明确信号。

  

  耐人寻味的是,在今年二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机构持仓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例如2025年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车板块基金持仓占比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吉利汽车却实现了逆势增持,这充分说明市场对其新能源转型及战略布局的信心并未受行业短期波动影响。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9月8日,吉利汽车股价较年初上涨25.92%,展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能力。中银国际最新研报则在维持2025年净利润预测150亿元不变的基础上,将2026年净收入预测上调13%至200亿元,并强调吉利汽车有望缩小与电动车龙头的差距,其核心价值在于技术领导地位与市场潜力。

  PART 05一场价值回归,我值得更多

  此次合并,短期看是资产重组,中期看是品牌升级,长期看则是一场估值革命。

  吉利不再只是一家简单的制造业公司,而极氪也不再是孤军奋战的高端样本。它们共同组合成的“新吉利”,正在构建一个同时覆盖主流市场与豪华领域、融合制造能力与科技基因的新型车企模型。

  而资本市场从不骗人。你是什么,就值什么价。

  如今,吉利正在用极氪告诉自己,也告诉世界:

  我,值得更多。

上一篇:
(深互动)神州数码:除整机产品以外,公司有部分AI开发套件为自主设计
下一篇:
江苏银行2025年中报:滴灌实体经济,展现金融担当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