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杭州发布《2024 年个体工商户发展指数报告》 解码经济 “毛细血管” 活力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09

配图1

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关键力量。9月8日,杭州市第四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启动仪式现场,《2024年杭州市个体工商户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杭州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03.87万户,同比增长8.27%,直接带动就业177.23万人,占全市劳动人口的22.94%,为这座民营经济强市的民生底盘与经济韧性写下生动注脚。

中年群体成创业主力,超五成经营者年龄集中在31-50岁

《报告》勾勒出的杭州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画像中,中年群体的“中坚力量”角色尤为突出。数据显示,31-40岁个体工商户数量达32.81万户,占比32.95%;41-50岁群体紧随其后,数量为25.73万户,占比25.85%。两大群体合计占比58.80%,成为支撑杭州个体经济的核心力量。

“这一年龄段的经营者既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又具备稳定的抗风险能力,是个体工商户‘活下来、活得好’的关键。”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傅国伟在采访中表示,中年群体往往更能把握社区服务、传统零售等民生领域的需求,不少经营超过10年的“老店”,经营者多集中在这一年龄区间,部分已成长为年营收超百万的“小老板”,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参与者。

配图2

数字经济赋能显著,信息服务业增速领跑全行业

依托“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生态优势,杭州个体工商户的产业结构正加速向“高精尖”转型。《报告》显示,2024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在册户数同比增长34.48%,是全市平均增速的4.03倍,增速位列所有行业第一。

这一行业的经营者不仅“跑得最快”,还呈现出“高学历、高数字化”特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58.87%,研究生学历占比3.23%,均为全行业最高;44.35%的经营者开展线上经营,远超22.72%的全市平均水平。“杭州的数字经济生态已经形成‘核心企业+小微创新’的协同网络,很多技术型个体户为大厂提供配套服务,比如开发小程序、承接技术外包,形成了灵活的产业补充。”傅国伟解释道,像余杭区、临平区的数字经济高地,已涌现出一批以直播电商、线上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个体工商户,部分甚至将生意做到了全国。

配图3

省外创业者占比超四成,杭州成全国创业枢纽

开放的创业环境,让杭州成为外来人口逐梦的“沃土”。《报告》指出,杭州个体工商户中,省外户籍经营者占比达44.65%,远超本地户籍的36.30%;省内非杭州户籍占比19.05%。这意味着,每5个个体工商户中,就有2个来自省外,凸显出杭州作为全国创业枢纽的强大吸引力。

“外来创业者更具拼搏精神,他们愿意放弃稳定工作,拿出积蓄在杭州闯一闯。”傅国伟举例说,四季青市场的服装个体户、余杭的民宿经营者中,外来人口占比极高,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与技术,更成为杭州常住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目前,杭州平均每6个外来人口中就有1人经营个体工商户,这些“新杭州人”正通过个体经营扎根城市,为杭州的人口活力与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配图4

经营成本高、线上转型难待破解,多举措为个体户“减负赋能”

尽管发展韧性凸显,但杭州个体工商户仍面临多重挑战。《报告》显示,60.86%的经营者反映“订单少”,64.70%受困于房租及水电费压力,19.96%面临线上平台挤压生存空间的问题;同时,融资难、招工渠道窄、职业打假干扰经营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针对这些痛点,杭州正从“全生命周期服务”入手,为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一方面,压缩审批时间,将个体户开店的证照办理时间从原来的7-15天缩短至1-3天,降低时间成本;推行“柔性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小过不罚”,减少经营负担。另一方面,联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推出“平台帮”服务,免费提供选址数据、线上经营培训,如美团的“开店帮”可实时查询点位流水,帮助经营者精准决策;同时将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覆盖厨师、咖啡师、直播运营等领域。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不仅要帮个体户‘活下去’,更要支持他们‘活得好’。”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傅国伟表示,通过系列举措,将持续激活个体工商户这一民生“微细胞”的活力,为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新动能”。

上一篇:
三棵树商业空间艺术漆赋能美的ALSO酒店,塑造企业空间美学新风尚
下一篇:
破局“数据孤岛”获高度认可 中国电信翼支付金融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入选国家级案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