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从“对话”到“对接”,“中国新”正成为“全球新”
发布时间:2025-09-08

  聚焦全球经济版图,有两股力量值得关注:一股是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另一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企业。

  前者是全球经济的引擎,技术雄厚、经验成熟;后者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机制灵活、锐意创新。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的双重背景下,资本加速流向何方。

  “投资中国”又涌现出哪些产业新趋势。

  8日,投资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专题活动举办,从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对话”中,读懂投洽会上的投资热点,“投资未来”也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携手铸链,构建开放包容产业生态 本届投洽会上,来自塞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旗舰车型问界M9华丽亮相。

  自2023年底首发以来,问界M9始终保持现象级热度,不断刷新50万元级高端乘用车市场交付纪录。

  曾几何时,这一市场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国产汽车品牌崛起,伴随着民营企业与跨国企业不断深化拓展合作关系。

  “从20多年前造第一台车开始,我们就与德国博世等跨国企业开展合作。

  ”塞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张正萍说,早期的合作属于“交钥匙”工程,仅限于简单的零部件。

  如今,这一局面悄然发生变化,转向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合作。

  双方通过联合开发、试验等方式,共同耕耘方兴未艾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

  来自德国的百年老店采埃孚集团,同样感受到了这一变化。

  “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已40多年,早前主要为国际性整车企业供应汽车零部件。

  ”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汪润怡说,近年来采埃孚的客户群体发生显著变化,半数以上是中国本土整车企业,合作方式也从零部件购销,拓展至系统性联合开发。

  中外合璧的力量,助力中国速度不断实现突破。

  过去,一款新车开发周期需要三四年;如今,中国车企只需要6到12个月。

  在这场深度对话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概念是“1+1>2”。

  与会者的共识是,无论是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还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都离不开紧密的产供链合作。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赛诺菲正经历着从“把创新带入中国”到“与中国一起创新”的转变。

  “如今,中国已深度参与赛诺菲90%以上的全球同步开发项目,成为全球研发布局中的关键力量。

  ”赛诺菲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朱海鸾说,该集团正推进与中国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以期未来在免疫科学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同心向新,打造高水平创新共同体 跨国公司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推动者;民营企业对中国的创新驱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双方利益契合点多面广,如何携手打造创新共同体,让“在中国为全球”成为共同目标。

  投洽会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涌动的澎湃动能,为“投资中国”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8月底,商汤科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中期业绩:生成式AI收入连续第三年高速增长,涨幅73%。

  据透露,截至今年8月,商汤大装置的总算力规模已经稳步增长到了25000P(PetaFlops,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

  现场,商汤科技董事长徐立也特别提到了“福建AI基础设施”项目,第一期已建成125P算力规模,第二期已建成2000P算力规模。

  “商汤大装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软硬件融合。

  ”徐立说。

  “企业、国家间可基于数据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国际合作可促进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徐立谈及了日前公布的“人工智能+”行动,他表示,这是产业从点状的试点,迈向体系化规模落地的重要政策信号,也能让更多跨国企业共享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

  国内外企业代表的共识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先后借助劳动力成本、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外资企业。

  如今,创新加持之下,全球投资合作的潮水流向正悄然改变。

  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了超过90笔海外授权的交易,总金额超过了500亿美元。

  “今年截至8月,对外授权公布的数量84笔,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

  ”她说。

  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对此,谢其润认为,中国制药企业在过去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创新人才资源,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的全面升级。

  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创新中,中国企业正从“追随者”变成“合作者”甚至“领导者”,“投资中国”变得更为丰富立体。

  法国电力集团作为最早“深耕”于中国的国际核能企业,见证中国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中国区执行副总裁万丽荷特别谈到,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历程已超过40年,在华业务规模已远超当初预期。

  “我们参与了众多关键项目,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合作成果丰硕。

  ” 并肩前行,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投洽会开幕前夕,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美合资成立的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在厦门官宣揭牌,标志着其负责建设和运营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也成为沙特阿美强化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走向世界的又一注脚。

  沙特阿美亚洲副总裁米夏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始终是阿美的重要战略战场。

  近年来,阿美积极参与中国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资与建设,未来还将在多个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推进合作。

  尤其是中国在绿色能源等领域卓有建树,与中国企业携手进入“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前景广阔。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相互成就。

  与会者认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市场,跨国企业长期深耕中国市场,本身就是市场共享的结果。

  面向未来,理应在取长补短与资源共享中,共同发现新机遇,拓展新空间。

  汪润怡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相互理解与信任至关重要:“单个前行实现成功的可能性,远小于共同前行。

  只有相互信任,才可以到达共同的彼岸。

  ” 眼下,采埃孚不仅坚定深耕中国市场,也做好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更广阔国际市场的准备。

  “我们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不光要扩大产能,还要优化深化核心研发。

  ”汪润怡说,可以想见,中国将成为未来更多新技术的首发地。

  同时,采埃孚在全球拥有200多个据点,在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洞察等方面积淀深厚,能够为中国民营企业出海提供多方面支持。

  如何在融合中共赢未来。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陆阳提出了“全球本地化”的理念。

  “出海过程中,我们在营销端,90%以上是本土员工服务本地客户;在研发端,因地制宜设立本土化研发机构,与全球优秀合作方联合研发;在服务端,与本地服务厂商合作,共享服务经验和技术。

  ”陆阳说,得益于本地化战略的推进,更能高效获取海外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目前,该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一篇:
半年报里看潍坊韧性,14家上市公司营收超10亿
下一篇:
网红雪糕,回归“常温”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