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总在全球产业链精准卡点,立讯精密靠运气还是勤勉努力?
发布时间:2025-09-08

文/刘工昌

7月23日晚,立讯精密谋求港股上市。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5%的H股,募资逾10亿美元投向全球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

这家市值2753亿元的“果链龙头”立讯精密连发36份公告,标志着正式启动“A+H”双资本平台战略。

图源:网易财经

立讯精密赴港IPO期间,其创始人王来春和王来胜以1315.2亿元资产位列“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第13位。①

货币资金暴增的秘密

2025年上半年,立讯精密营收1245.03亿元,较2024年同期1035.98亿元增长20.18%;扣非净利润近5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2.90%,营收增速高于利润增速,反映规模扩大同时面临成本控制压力。

该公司虽未直接披露整体毛利率,但营业成本1100.48亿元同比增长20.31%,增速略高于营收,表明整体毛利率承受一定压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58亿元,同比下降169.05%,财报归因于支付供应商到期货款,或与备货、产能扩张及保障供应链稳定相关。

毛利率与现金流的下降是其2025上半年的主要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在2024年已开始显现。当年立讯精密实现营收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而在十年前的2014年,立讯精密的营收还只有73亿元。十年增长近40倍,年复合增速超40%。

但其毛利率却只有10%-12%,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较上年同期下降1.3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03%,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立讯2024年货币资金483.6亿,同比暴涨43.84%,再加上藏在“其他流动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里的360亿,剔除受限资金后,实际能动用的现金高达830.51亿,占总资产的37%!

这钱哪来的?绝不仅靠其利润。秘密就藏在“应付账款”里。2024年立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暴增195亿,实际上是立讯欠上游供应商的钱越来越多了。拿到供应商的货后先不给钱,直到产品卖出收到钱后再给。这波操作,相当于用上游的钱给自己“供血”。

更绝的是筹资和偿债活动。2024年立讯筹资现金流净额258.9亿,是2023年的6倍多!而2024年偿还债务的现金比2023年少了123亿,等于把原本要还给银行的钱,截胡下来自己用了。

就这样,上欠上游,下欠银行,立讯2024年手头拥有了830亿的流动性。

最亮眼的汽车电子与通信业务

立讯精密已从传统的消费电子连接器龙头,成功转型为横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的多元化精密连接器等互连方案制造平台。其连接器业务在这三大领域的表现,清晰地勾勒出连接器行业的发展路径。

首先是在消费电子领域,高度捆绑苹果,又有所拓展。公司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受益于iPhone16系列的提前备货,手机组装份额提升至20%,并独家代工AppleVisionPro头显2025年预计出货200万台。此外,AirPods市占率维持在70%以上,且通过收购闻泰科技ODM业务,成功切入三星、小米供应链,非苹果收入占比提升至25%。

消费电子是立讯精密的业务基本盘,2025上半年该板块营收977.99亿元,占总营收78.55%。是支撑连接器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该板块毛利率10.10%,较2024年同期微降0.39%,主要依靠规模效应与工艺优化维持。这也为连接器行业提供借鉴:消费电子连接器企业需通过垂直整合、技术复用,平衡成本与利润,才能稳固高端连接器赛道地位。

其次是在通信及数据中心领域,产品包含5G基站连接器、高速光模块等。通信业务2025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65%,主要得益于5G基站连接器和高速光模块的出货增加。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2025上半年表现亮眼,立讯精密在该板块的营收是110.98亿元,增长幅度达48.65%,直接受益于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

AI服务器需求驱动高速互联产品升级,224G铜缆、800G光模块已规模部署,1.6T光模块技术路径清晰,立讯精密的“铜、光、电、热”一体化方案覆盖服务器连接全场景,契合算力升级节奏。

在AI算力领域,2025年一季度,通信业务方面,公司量产的224G高速线缆和800G硅光模块,被新晋全球市值第一的英伟达瞩目。公司承接英伟达DGXNVL72服务器订单,功耗较传统产品降低30%,2025年量产2万台,订单超400亿元,已进入谷歌、亚马逊供应链。

据了解,立讯精密在全球头部云服务商(CSP)及AI服务器客户中的份额持续提升,多款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

最后是在汽车领域,产品涉及汽车线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汽车电子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2025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50%,主要受益于特斯拉Cybertruck中控模组量产、宝马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订单交付,以及500kW液冷充电枪的商业化突破。多元化的产品布局,降低了公司对单一市场或产品的依赖,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汽车电子是立讯精密2025上半年增长最快板块,营收86.58亿元,同比飙升 82.07%,成第二增长曲线。立讯精密布局高压连接器、线束、智能座舱等全链条,已获主流车企定点,向Tier1系统级供应商迈进,正吃定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2025年一季度,汽车电子业务同比增速达98.9%,立讯精密切入了特斯拉Cybertruck的中控模组。

立讯精密将该领域连接器等产品线延伸至智能底盘与动力系统,并背靠集团近三年超250亿元的研发投入与七千余项发明,突破高压连接器等关键技术。这不仅体现了立讯的战略执行力,也为连接器行业指出明路:连接器企业需提早布局、构建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方能在未来汽车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席位。

公司最亮眼的是汽车电子与通信业务

上半年锚定核心能力建设的同时,立讯精密也明确了未来在研发、投资与海外布局上的重点方向,研发将持续倾斜连接器高附加值领域,通信领域重点推进224G/448G 高速铜缆、800G/1.6T光模块研发量产,汽车领域主攻高压连接器、车规级高速连接器及域控制器相关技术。资本开支则聚焦三大方向,优先投向汽车电子产线以承接订单、通信AI连接器产线满足算力需求,同时优化全球产能布局,平衡研发与海外产能投入。②

但是整体业务对苹果依赖度仍过高。2024公司主营业务上,消费电子业务上,苹果依旧是最大客户,尽管公司通过跟三星、小米供应链合作,把非苹果收入占比提升至25%。但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立讯精密的前五大客户贡献了公司近80%的收入,合计达2110亿元,其中最大客户苹果独占1901亿元,占比高达70.74%,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显著。

图片来源:立讯精密财报

2025年一季度,苹果对其收入占比再下降为64.7%。表明立讯精密逐步脱离对苹果的依赖取得了成效。

用胜诉回应美国调查

上世纪80年代,来自广东21岁的王来春进入富士康成为线装事业部一名员工。她曾因将线材损耗率从3%降至0.5%,被郭台铭在全厂通报表扬。她咬牙坚持十年终于脱颖而出从普通员工做到了管理数千人的“内地员工最高职位”,1997年,王来春辞职与哥哥王来胜收购了香港立讯公司,获得港资身份和资质。

2004年,王来春在东莞成立新公司立讯精密,公司定位上,立讯精密专注精密制造,2004年,她力排众议投入全部积蓄研发Type-C连接器,这一决策让立讯精密在2010年成为首批通过USB-IF认证的大陆企业,为后续切入苹果供应链埋下伏笔。

用6年时间,王来春打造了“自动化制造体系”。又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在智能制造未成为全球风口的阶段,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提升立讯精密的生产效率和精度。

2010年,立讯精密登陆A股,首日市值69亿元。王来春斩获了23亿元身家。立讯精密首次IPO时,券商大摆庆功宴,媒体却给王来春“上眼药”,指出“富士康订单占比超45%,立讯精密有很大的生存隐患。”

2011年,王来春悄悄收购联滔电子60%股权,凭借MacBook、iPad连接线业务打入苹果供应链,拿到了Lightning接口和转接头的订单,成为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同时入局了全球“顶流”智能终端产业链。通过联滔电子,立讯精密切入苹果iPad连接线供应。王来春回忆:“为了拿下iPad连接线订单,我们连续3个月住在昆山工厂,72小时完成样品打样。”③

但真正让它飞升的,是2017年的一场豪赌——AirPods代工。

为何苹果要选择毫无名气的立讯精密呢,主要是王来春早年引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工艺派上了大用场。机器人配合光学检测技术对AirPods“完美”组装,另外王来春对AirPods格外精心,事关未来大客户苹果的“千秋霸业”。把组装误差缩小到了微米级,再用自动化设备把产品良率提升至接近100%。当时苹果要求耳机良率必须达到99.99%,立讯精密硬是靠精密制造实力拿下订单。

这种操作连苹果CEO库克都高呼“神奇”。这位全球科技的“顶流”人物,做梦都没想到,一家中国公司能把产品良率做到接近100%,他对王来春高度赞许。立讯精密名声大噪,很快在“果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后拿下苹果AirPods订单和中国内地的iPhone制造业务,成为内地首家iPhone整机制造商。

有了苹果的超级大腿撑腰,立讯精密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此后十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不断扩张版图:2020年: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进入iPhone整机组装,2023年iPhone 15 Plus超60%订单由立讯完成。2021年以60亿收购日铠电脑,拿下iPhone侧键和MacBook金属中框业务。

当纬创决定将iPhone的组装重心转向印度,其昆山工厂的出售由立讯精密接盘。在稳固了为苹果手机和耳机提供配套服务的基础上,立讯精密进一步深化了与苹果的合作,切入到了苹果的核心业务领域。

2021年初,受“美国337调查影响”。但立讯精密没有屈服,用了几年时间跟美国当局抗争,直到2024年“胜诉终结调查”。这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为数极少的敢于直面的诉讼,并最终取得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立讯精密值得尊敬。

壮大汽车业务摆脱苹果依赖

为了摆脱枷锁,王来春启动“三个五年计划”:到2030年将消费电子占比降至50%以下,汽车与通信业务提升至30%。这场转型的弹药,正来自香港资本市场。

立讯精密发力汽车产业

汽车电子板块是立讯精密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其在该领域的布局已长达十余年。目前,立讯精密的汽车产品覆盖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汽车智能座舱等,客户涵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具体路径上,并购仍是关键抓手。

2012年,立讯精密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切入汽车线束领域;2014年收购德国SUK,开拓汽车精密塑胶件业务;2021年与国内车载激光雷达龙头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智能驾驶传感器布局,其合作对象覆盖一汽红旗、广汽、比亚迪、极氪、威马等超50款车型;2022年,以11亿港元收购汇聚科技74.7%股权,完善通信与汽车互联产品布局。

为达成汽车行业Tier1的愿景,立讯精密着力补强与整车厂商的战略合作。

2022年2月,立讯精密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ODM整车研发及制造,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

同时,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成为奇瑞控股第三大股东,王来春加入董事会。这一百亿级投资,是王来春在汽车行业的一次豪赌。

2024年,立讯精密再出大手笔,斥资41亿人民币收购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巨头莱尼集团(Leoni AG)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100%股权,成功切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加速汽车电子全球化布局。

不过,成为Tier1汽车领导厂商并非朝夕之事,或将需要15年以上。而汽车产业落地为立讯精密带来实质性收入,至少要3-5年。目前,立讯精密仅有3%的产品进入全球行业的无人区,Tier1的目标或将成为未来2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的关键性突破。

消费电子方面,立讯精密持续稳固并深化OEM业务,通过垂直整合策略构建全产业链生态。2025上半年通过并购强化业务版图,以43.89亿元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系统集成业务,助力提升消费电子整机设计制造能力,增强客户黏性与单机价值量。同时通过进一步拓展与其他手机厂商联系,减轻对苹果的依赖。

图/立讯精密公告

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精准卡点

在AI领域,立讯精密在AI产业兴起前已提前10年以上,布局服务器相关的电连接、光模块、电源与散热四大领域。目前该公司电连接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光模块、电源及热管理领域目前处于跟跑阶段。公司224G高速线缆产品已经量产,448G产品24年1月开始与多家客户进行预研。依托电连接领域的领先优势,立讯精密在带动其他产品发展方面发展良好。

当前,立讯精密电源模块、热管理的成长性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模块电源产品已通过北美核心客户认证于24年10月底量产。热管理预计25年全年营收和利润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光模块方面,立讯精密现阶段已具备1.6T及更高规格光模块的供应能力,目前正依托电连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与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带动更多光连接产品服务客户。④

2024年,AI时代开启,立讯精密又踩准了风口。

英伟达的GB200超级计算机柜里,立讯提供了电连接、光模块、散热系统等全套解决方案,单柜价值超200万元。随着全球AI算力需求爆炸,这部分业务营收猛增26.29%至183.6亿。

其秘密武器铜缆技术相比光纤,铜缆成本低30%,传输距离却可达7米,特别适合机柜间高速互联。立讯的Intrepid高速背板方案,已成为亚马逊、谷歌数据中心的标配。

AI大模型浪潮正席卷全球。王来春感受到,AI技术演进速度与应用拓展远超预期。她表示,未来三到五年,立讯精密核心目标是构建“制造+科技”双轮驱动的全球化产业生态,公司国际化战略也将聚焦两点:一是强化与全球科技领军企业的深度协同;二是深化技术、标准与生态的国际化合作。

对于立讯精密来说,第二曲线已经是箭在弦上,包括汽车业务和AI。如今,在持有80%全球车企线束供应资格后,其自研毫米波雷达良率突破92%,成本比博世低15%,有望获得全球汽车厂商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产业。2025年7月,总投资50亿元的立讯机器人常熟基地开工,引入AI视觉识别与高精密传动技术。这里生产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已用于自家iPhone组装线,良率提升3个百分点。王来春的目标很明确:三年内将自动化方案打造成百亿级业务。⑤

此次港股IPO,立讯精密董事会公告明确列出H股募资四大用途:30%扩产升级、25%技术研发、20%产业链并购、剩余补充流动资金。这背后是立讯精密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精准卡点:借助国际资本加速汽车业务技术整合,同时稀释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根据公告,H股募资将重点投向海外产能扩建与AI连接器研发——这两个领域被视为摆脱苹果依赖的关键。

而在香港上市,可规避A股再融资限制。港股平台利于引入国际战投,优化股权结构,对冲客户集中风险(苹果依赖度超70%)。参照蓝思科技H股募资98亿港元的案例,立讯精密有望获得更灵活的外币融资渠道,支撑越南、墨西哥基地建设。⑥

此次港股上市如果成功,立讯精密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来支撑其完成从“苹果代工厂”向“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最终蜕变。“我们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很多人说我们是代工企业,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条件,我认为这是对精密制造行业的误解。”王来春对《中国企业家》说。⑦

[引用]

①(3000亿,女首富又要IPO了 2025-08-22 作者|老高来源|投资家)

②(最新出炉!连接器龙头立讯精密半年报解读 新浪财经2025-08-27 来源:哔哥哔特商务网)

③(从流水线到科技女王:王来春与立讯精密的逆袭史诗 AI第一季2025-07-04 )

④(立讯精密:汽车和通讯业务高增长 中国财富网2025-06-26 )

⑤(王来春:立讯精密以创新为翼,深化全球化发展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5-04-03)

⑥(果链女王远征港股!立讯精密2750亿帝国谋局“去苹果化” 新浪财经2025-07-24 来源:号外商业)

⑦(王来春掌舵立讯精密:精密制造巨擘的全球化突围与创新密码 中国财富网2025-06-10 )

上一篇: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发布
下一篇:
兴业银行奋力谱写 绿色金融大文章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