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山西再担保引领政府性担保机构实现银担分险新突破 助力小微“三农”破解融资难题
发布时间:2025-09-08

  作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龙头”,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再担保”)始终以“深化银担合作、践行普惠金融”为核心使命,锚定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融资难题,牵头推动银担分险机制从“全覆盖”向“多维度创新”跨越。2025年上半年,依托“政策引导+案例示范+科技赋能”的组合拳,山西再担保不仅打造出银担4:6、5:5、“倒2:8”等多元分险模式,更将风险共担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实效”,为破解小微、“三农”“贷款难、成本高”困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方案”。

  银担分险多点突破

  构建“多元共担、分层覆盖”新格局

  银担分险是打破“银行不敢贷、担保不敢保”僵局的关键,也是担保行业发展的主流。2025年上半年,山西再担保以“分类施策、精准破局”思路,推动银担分险机制在不同场景、不同合作主体中实现突破性落地,形成“国有大行引领、地方法人深耕、特色模式补位”的合作生态。

  (一)4:6分险破局:创担业务打开批量服务新通道

  围绕“稳就业、促双创”核心目标,山西再担保在创业担保贷款领域率先突破分险比例。6月,在省财政厅支持下,“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首推“担保机构承担40%、银行承担 60%”的4:6分险模式,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晋商银行达成合作,实现“一键申请、一网通办”与风险共担的双重创新。这一模式不仅大幅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压力,更通过强化银行风险责任,激发其服务双创主体的积极性——截至7月,平台已为5189户十类“双创”人群提供贷款13.83亿元,覆盖个体工商户、返乡创业者等重点群体。下一步,山西再担保将联合山西农商行、山西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4:6分险合作,为批量服务小微创业主体奠定机制基础。

  (二)5:5分险深耕:激活地方法人银行县域服务能力

  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在普惠金融下沉中面临的“运营成本高、利率竞争力弱、代偿上限受限”等难题,山西再担保指导地市担保机构创新推出“5:5 分险模式”,比如阳泉方舟担保,主动调整合作条款:将银担分险比例从传统8:2降至5:5,倒逼银行强化贷前审核、从源头控险;将担保费率从0.8%降至0.5%,将代偿上限调整为4%,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提升银行合作意愿,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截至 2025年6月,阳泉方舟担保已与阳泉农商行、平定农商行、盂县农商行、盂县汇民村镇银行完成5:5分险签约,实现全省地方法人银行“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分险新突破。

  (三)特色分险补位:探索差异化合作路径

  除规模化分险模式外,山西再担保还鼓励地市机构结合业务场景创新,形成“一市一特色”的分险案例。例如,长治担保在创业担保业务中探索“倒2:8”分险模式(担保机构仅承担20%风险、银行承担80%风险),进一步降低担保端压力;晋城担保、运城担保则针对批量化业务,与合作银行落地“5:5”分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更优平衡。

  从整体成效看,2025年上半年全省银担分险业务占比达 99.97%,较上年提升1.35个百分点,12家合作担保机构实现100%业务银行全分险;合作银行结构持续优化,国有大行业务占比53.75%、地方法人银行占比38.56%,两类机构分险参与度均达100%,股份制银行占比也提升0.71个百分点,只有互联网银行业务占比有所下降,占到4.94%,多元协同的银担合作格局已然成型。

  分险红利精准传导

  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双升

  银担分险机制的突破,最终转化为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的“获得感”。2025年上半年,山西再担保体系依托分险模式释放的合作动能,在支小支农、降本减负、促进就业等核心指标上均实现显著提升,真正做到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普惠领域。

  (一)支小支农主业更聚焦,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分险机制的完善让担保机构敢于“向下延伸”服务触角。今年上半年,山西再担保体系合作业务“支小支农占比”和“单户500万元及以下业务占比”分别达 99.76%、70.98%,远超国家“80、50”政策要求,且所有地市均达标;新发生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366.75亿元,服务市场主体3.4 万户,同比增长 21.59%;备案国担基金业务规模337.54亿元,在全国排名升至第10位,意味着更多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获得了稳定的融资支持。

  (二)综合融资成本再降,企业负担持续减轻

  在银担分险合作模式引领下,山西再担保引导全体系机构坚持“让利于企”。上半年,再担保合作业务综合融资成本降至5.44%,平均贷款利率4.65%,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47、0.45个百分点,有力缓解了“融资贵”压力。

  (三)稳就业成效显著,助力经济良性循环

  小微、“三农”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银担分险带来的融资支持直接转化为就业岗位的稳定。上半年,山西再担保体系新发生业务累计支持就业24.93万人次,平均每亿元担保贷款带动680人就业,其中3家机构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科创领域,体系与国担基金、省工信厅联动,为106户科创企业提供7.48亿元担保,间接带动高新技术领域就业超 1.2万人次;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专项计划落地新增业务 27.97亿元,服务企业8507户,稳住了园区就业基本盘。

  科技+体系双轮驱动

  筑牢银担合作可持续根基

  山西再担保的银担分险突破,并非孤立的机制创新,而是依托“科技赋能+体系建设”的双重支撑,构建起“风险可控、效率提升、合作长效”的保障体系,让银担合作“行稳致远”。

  (一)科技赋能,助力发展。山西再担保以“科技破题”,推动银担合作从“线下对接”向“线上协同”升级。上半年,体系实现多项科技突破:与中国农业银行完成银担直联,业务审核效率提升50%以上,为“联贷联审”奠定基础;数智平台与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监管系统对接,实现八类核心监管指标自动化报送,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全国首家省级数据分中心落地,正逐步向地市机构共享技术,未来将通过“省市数据联动”实现风险识别、评估全流程覆盖。

  (二)拥抱科技,筑牢底线。持续推进AI人工智能在风控领域的探索发展,利用智能风控模型覆盖银担合作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助力体系在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保持风险可控。上半年,滚动365天担保代偿率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7个百分点,为银担分险机制的持续深化提供了“安全底线”。

  未来,随着普惠金融高质量的发展、银担合作模式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人工智能风控深度应用,山西银担合作将进一步释放红利。山西再担保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体系机构深耕普惠领域,让银担分险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更多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

上一篇:
小米澎湃OS 3接入12306功能答疑发布 官方详解常见问题
下一篇:
保利与金茂的外环战场 新政后上海一次性千套房源过会
Title